死也不向中国低头!退出中国的日本铃木更强了,失去中国没关系
以前铃木在国内还是挺火的,“国民神车”奥拓就曾是其“王牌”。想当初铃木瞅准中国市场,带着小型车技术就来了,跟长安、昌河分别搞了合资公司,一扎根就是二十多年。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后来竟然在中国市场遭遇惨败,不得不彻底退出中国。那么铃木究竟遭遇了什么呢?
当初铃木能火起来,奥拓功不可没。车身小,在城里开着灵活;价格也就4万左右,普通家庭都买得起。1996到2000年,每年都能卖3万多辆,占了微型车市场三成以上份额,街上到处都是奥拓的影子。后来昌河铃木出的北斗星也火了,把日本K-Car的思路带过来,空间能装人能拉货,个体户和年轻人都爱买。2005年雨燕上市,颜值高、操控好,又圈了一波年轻粉,帮长安铃木把年销量做到10万以上,2011年更是冲到了22万辆的顶峰。这段时间的铃木,算是摸准了中国人的需求,靠小型车稳稳站住了脚。
可谁能想到,盛极必衰来得这么快,退场方式更是让人唏嘘。2012年之后,铃木销量开始走下坡路,到2018年彻底撑不住了,先是从昌河铃木撤资,紧接着9月,长安汽车只用1元就买下了铃木手里长安铃木50%的股权。这1元的象征性价格,哪儿是正常交易,更像是铃木对中国市场彻底认输的“句号”,当年靠小型车挣下的风光,全在这1元里变了味。
说白了,就是铃木没跟上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变化。随着国人收入水平的提升,买车不再只图代步,更想要大空间、高配置、舒服的车。数据就能看出来,2010到2018年,SUV销量从132万涨到1004万,中型车也涨了不少;但小型车销量从256万跌到114万,市场份额只剩5%。偏偏铃木死磕小型车,这几年就出了个启悦,还是紧凑型的,没什么优势。再看本田、丰田,早早布局SUV,CR-V、RAV4卖得火热,铃木自然被比了下去。
而且铃木在品牌和产品上也有大问题。一直卖便宜小型车,消费者心里就觉得铃木“低端”,没什么品牌溢价。你看丰田有雷克萨斯撑场面,本田有讴歌,铃木连个高端车型都没有,想吸引愿意花钱买品质的消费者,根本没辙。产品方面更单薄,2018年长安铃木就4款车在售,昌河铃木才2款;反观本田,光在中国就有十多款车,轿车、SUV、MPV都有,消费者怎么选也轮不到铃木。市场份额被抢,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现在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早变成新能源、智能化的天下了。要是铃木想回来,难度那是相当的大。这也给所有车企都提了个醒:做市场就得跟着需求走,不能固执己见。现在汽车行业都在往新能源、智能化转,不管是中国品牌还是外资品牌,都得加大研发、丰富产品,不然早晚会被淘汰。铃木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所有企业:在市场里打拼,选对方向、看懂需求,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