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示好,称巨港市,曾经是明朝飞地,感到荣幸! ​印度尼西亚旅游部,最近发

英明果断雪梨 2025-09-11 22:26:39

印度尼西亚示好,称巨港市,曾经是明朝飞地,感到荣幸! ​印度尼西亚旅游部,最近发文称,巨港市以前被称为旧港,在明朝时属于中国的海外飞地,给印尼带来了中国的文化和美食。 ​崇尚强者是世界主流,当你强大时,会觉得曾经被短暂统治,不是耻辱,而是光荣。这种现象在国内,国外都普遍存在。 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翻开《明史·外国传》,里面清清楚楚写着“旧港宣慰司”的来龙去脉。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船队刚到旧港就撞上了硬茬——海盗陈祖义在这一带盘踞多年,抢商船、绑渔民,当地头目施进卿愁得头发都白了。郑和没跟他废话,直接带兵端了陈祖义的老巢,还帮施进卿把散落的渔民重新组织起来。施进卿打心眼儿里佩服,当即托郑和带信给永乐皇帝,说想归附明朝。 永乐皇帝也大方,1407年直接下旨设立旧港宣慰司,给施进卿发了银印和官袍,封他当宣慰使。别觉得这官是虚的,明朝真给实打实的支持——派工匠教当地人造船,送稻种让他们种双季稻,就连瓷器、丝绸的手艺也没藏着掖着。施进卿也懂事,每年往明朝送香料、象牙,逢年过节还派儿子去南京朝贡,两家好得跟一家人似的。 有意思的是,明朝从来没把旧港当“自家地盘”折腾。既没派军队常驻,也没抢过当地一分钱,甚至连税都没收过。宣慰使全靠施进卿自己选继承人,朝廷只负责“盖章认可”。说白了,这不是殖民,是两家搭伙过日子,明朝出名头和技术,旧港出资源和航道,谁也没亏着。 印尼现在提这事,可不是单纯怀旧。你去巨港街头转一圈就知道,郑和庙至今香火不断,当地老人还能说出“三宝公(郑和)送稻种”的故事;夜市上卖的“pasembur”(什锦沙拉),调料里放的豆豉,跟广东潮汕的做法一模一样;就连小孩玩的风筝,都画着龙和凤凰的图案。这些不是印尼旅游部编的,是刻在当地人生活里的印记。 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的分量不一样了。雅万高铁刚通车那阵,巨港人特意组团去体验,回来就说“中国的技术真厉害”;当地的镍矿厂,一半以上的设备都是中国造,多少人靠这个挣了工资。以前可能没人提旧港的明朝历史,现在主动说出来,既是拉近距离,也是想借着这层文化纽带,跟中国多搭些合作的桥。 别跟西方殖民史混为一谈。当年西班牙占菲律宾、荷兰占印尼,靠的是洋枪洋炮,抢资源、杀土著,留下的全是仇恨;明朝跟旧港打交道,靠的是郑和船队的诚意,送技术、促贸易,留下的是念想。这就是为什么印尼说“感到荣幸”,因为这段历史里没有压迫,只有互相帮衬的温暖。 说白了,“崇尚强者”只是表面,骨子里是对和平共赢历史的认可。要是明朝当年也跟西方列强似的横征暴敛,就算现在中国再强,印尼也不会把这段历史当光荣。反过来,正因为当年的交流是平等的、善意的,现在提起来才显得格外有分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英明果断雪梨

英明果断雪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