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玩不起!输急眼了,再次对中国航天“关上大门” 美国宇航局NASA最近把门关得更紧了。一项内部指令直接禁止所有持美国签证的中国公民进入其研究设施和内部网络——哪怕你只是个普通留学生、访问学者,或者某家美国公司的技术外包人员。 这出戏码美国人演了十几年,从2011年《沃尔夫条款》出台那天起,中美航天合作的通道就被美国亲手焊死了。条款白纸黑字写着:禁止NASA与中国任何形式的合作,连中国官方访问者踏入NASA设施都成了违法行为。如今他们变本加厉,连普通学生学者都不放过,这种焦虑和狭隘简直写在脸上。 回头看看中国航天这些年做了什么。天宫空间站稳步运行,嫦娥六号带回月壤,北斗系统全球组网——这些成就没有一样是靠别人施舍的。美国人以为用一纸禁令就能锁死我们的发展,结果反倒逼出了一个更强大、更自主的中国航天。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对我们关上大门,一边却对天宫空间站里的实验机会眼红不已。他们的科学家多次申请参与中国空间站项目,却因为自家法律限制而无法成行。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剧情,连美国媒体都直言“沃尔夫条款彻底失败了”。 语言成了他们最新的攻击点。美国官员竟指责天宫空间站使用中文不符合“国际惯例”。可是当年国际空间站用了英文和俄文,苏联礼炮号满舱俄文,没人说不合适。轮到中国,怎么中文就成了问题? 说到底,这不是语言问题,而是话语权问题。当中国空间站的操作界面全部使用中文,当我们的航天员用汉语汇报实验成果,某些人突然发现,太空不再是由他们独家主导的俱乐部了。这种心理落差,转化成了近乎幼稚的排斥行为。 科学本无国界,但政治却筑起了高墙。NASA此举不仅伤害了中国学者,也让美国自身科研环境更加封闭。2013年,就因为有中国科学家被禁止参加开普勒会议,多位欧美天文学家愤而抵制,直言这种排斥“不公平”、“近乎偏执”。 中国航天的大门始终敞开。我们从没忘记邀请各国参与嫦娥六号科研项目,月壤样本向全球科学家开放申请。这种包容与自信,恰恰与美国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太空探索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合作本该是主旋律。但如果有人非要把它变成零和游戏,我们也不会退缩。中国航天用实力证明:封锁只能激发更强大的创新能力,偏见只会加速自己的落后。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美国玩不起!输急眼了,再次对中国航天“关上大门” 美国宇航局NASA最近把门关
之年爱八卦
2025-09-12 13:21:33
0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