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我国核武器专家张宪义带着机密携全家“叛逃”美国,谁料,28年过去了,

悠然话史 2025-09-12 13:28:17

1988年,我国核武器专家张宪义带着机密携全家“叛逃”美国,谁料,28年过去了,他竟然在采访中给自己“洗白”,表示自己当年的行为是为了和平,竟然还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称赞,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2015年,美国一档华语访谈节目里,头发花白的张宪义对着镜头声泪俱下,声称1987年携台湾核计划机密叛逃美国,是“为了阻止核战争,守护东亚和平”。 这番“洗白”言论一出,网上瞬间分裂:有人赞他“反核英雄”,也有人痛斥他“卖机密的叛徒”。可很少有人追问:若真为和平,他为何把中国领土上的机密交给美国? 若护地区稳定,他怎会无视台湾“以核谋独”的分裂本质?这场争议的背后,藏着被掩盖的历史真相与国家主权的核心底线。   时间倒回20世纪70年代,台湾当局的“桃园计划”正秘密推进。彼时张宪义已是该计划的核心负责人,亲手操作着重水反应堆。 他很清楚,自己提纯的铀-235浓度已逼近90%的武器级标准,再往前一步,台湾就能造出核弹。 而这枚核弹的目标,从来不是“防御外敌”,而是台湾当局妄图“以核谋独”、对抗大陆的筹码。 当时两岸关系本就紧张,若台湾真拥有核武器,不仅会打破东亚战略平衡,更会将两岸推向战争边缘。 可张宪义没选择阻止这一分裂行径,反而成了美国中情局的“棋子”。   冷战时期的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核扩散格外“敏感”——但这种敏感并非为了和平,而是怕盟友或“附庸”脱离掌控。台湾核计划早被美国盯上: 一方面,美国怕台湾拥核引发中国大陆强烈反制,破坏中美关系;另一方面,更怕朝鲜、韩国跟风搞核武,打乱自己的霸权布局。 因此,美国急需一个能接触台湾核计划核心的“突破口”,而身处关键岗位、又易被拉拢的张宪义,成了最佳人选。 没人知道中情局用了什么手段——是金钱诱惑,还是胁迫施压? 但结果显而易见:1987年,张宪义偷偷打包了所有机密文件,包括反应堆运行参数、铀提取工艺、核原料储备清单,带着全家从台湾飞往美国,将这些关乎中国国家安全的核心信息,双手交给了美国能源部与中情局。   消息传回台湾,整个岛瞬间炸锅。 “桃园计划”倾注了台湾多年心血,眼看就要“成功”,却因核心机密泄露功亏一篑。 更让台湾当局难堪的是,美国拿着张宪义交出的证据,直接逼迫台湾拆除重水反应堆等核心设备——那些曾被视为“台独”希望的科研成果,最终被拆得七零八落。 彼时的台湾舆论,几乎一边倒地骂张宪义“叛徒”,街头甚至出现焚烧他画像的抗议活动。 可张宪义在美国却过得安稳,从未对自己的行为有过丝毫愧疚,直到28年后,才跳出来用“和平”给自己贴金。   他在采访中声称“害怕台湾用核弹引发战争”,可这一说法漏洞百出。 首先,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核计划本质是分裂国家的行径,阻止它的正当方式,应是将机密交给中国政府,而非外部势力美国。 张宪义选择投靠美国,本质上是配合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维护美国的亚太霸权,与“和平”毫无关系。 其次,美国的“反核”从来都是双重标准:它一边逼迫台湾拆核设备,一边纵容以色列、英国发展核武器,甚至自己不断升级核武库。 张宪义所谓的“反核”,不过是服务于美国霸权的工具,何来“正义”可言?   更讽刺的是,那些称赞张宪义“和平英雄”的网友,忽略了最核心的一点: 国家主权不容侵犯。台湾核计划无论如何,都是中国领土范围内的事务,任何将中国机密交给外国的行为,都是对国家利益的背叛。 即便台湾核计划确实威胁和平,也轮不到美国来“裁决”,更轮不到张宪义用“叛卖”的方式解决。 他的“洗白”,本质上是对历史事实的扭曲,是对“背叛”二字的亵渎。   如今,张宪义早已在美国隐居,过着安逸的晚年生活,仿佛当年的叛逃与他无关。 但历史不会忘记:他带走的不仅是核计划机密,更是对国家的背叛;他收获的不仅是美国的庇护,更是永远洗不掉的污点。 这场持续多年的争议,终究不是“反核”与“和平”的讨论,而是对国家主权的警醒。 任何试图分裂国家、背叛国家利益的人,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洗白”,都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无法翻身。     信源:上观新闻——他亲手毁掉台湾核武!张宪义罕见受访:我们都是中国人,当年绝非背叛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悠然话史

悠然话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