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谁都不用遮遮掩掩,北京各大公办国际部招生都有点凉,包括国际学校也凉。 北

岚岚看商业 2025-09-12 21:24:08

这事儿谁都不用遮遮掩掩,北京各大公办国际部招生都有点凉,包括国际学校也凉。 北京的公办国际部,向来是全国国际教育的风向标,有两个标志:名额和门槛。往年挤破头,名额迅速填满,今年也就填到80%吧,即使是第一梯队的国际“六小强”也一样。 你看北师大实验7月份都还有空位,往年第一梯队的国际“六小强”基本能守住区排名前10%到20%,所有的公办国际部大概能守住区排名前一半,所以它整个的生源是比纯国际学校要整齐划一的。 但你看今年,区排名40%都有机会上第一梯队的“六小强”。据说一名海淀区排名9000、没有托福成绩的学生,都在中考后被第一梯队录取。第一梯队都这样了,第三梯队今年能录取到区排名70%的学生。 原因除了人人都能评论两句的那么两三个,后面我再讲两个业内圈内才知道的原因。 第一个大家能想到的就是没钱了,性价比问题。出国留学开支越来越高,但那个光环却越来越小。你现在想冲好学校,哪怕走公办国际部,一套下来也得要100多万,更别说再去走纯国际学校了,这还没上大学呢。 那后面大学本科、研究生,甚至现在为了留在当地找工作,弄身份的费用也是越来越高。那你付出这么大代价,得到什么呢?是整个社会环境和舆论对留学生的光环在变弱,现在甚至直接把留学或者一些学校跟“水”字挂钩。 第二个原因大家也能想到,内卷时代,留学生的一些特点变成了负累,这一点现在甚至慢慢蔓延到了婚恋市场。你们看看最近是不是有刷到那种吐槽留学生相亲的视频?有留学生注重独立、关注自我感受,在现在这个内卷时代,这种关注自我感受就变成了矫情,变成了不接地气。男生就被说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女生就很容易被说是女权。 当然,这是两个大众看到的原因。那我再说两个业内圈内的原因。 一个是因为北京的公办国际部的锁区政策。以前这些第一梯队都能在全北京市招生,现在只能面向本区,主要面对本区招生,生源范围一下就缩小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家长对留学了解得越来越多,市面上各种解决方案供应的也越来越多。你看现在有的提前分流,直接让孩子小学、中学就去海外了;有的发现其实不一定非得要上国际课程,或者非得上国际学校才能出国。普通高中配个OSSD,也能上加拿大前三;普通高中,考点托福、AP,也能申请美国本科;普通高中,上个1到2年的脱产A level,也能上英国G5;普通高中,配个雅思5.5,也能上澳洲预科读大一。 出国读头部学校,头部学生还有更多选择。普通学生走这些普高的路,跟去国际课程体系、国际学校花那么多钱,结果也没差多少。就是大家现在越来越理性了。

0 阅读:11
岚岚看商业

岚岚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