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期间,国民党的飞机几乎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轰炸到红军,贺龙就想出了一个妙计,让

熹然说历史 2025-09-13 01:38:48

长征期间,国民党的飞机几乎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轰炸到红军,贺龙就想出了一个妙计,让国民党的飞机从空中无从辨认。 1935年夏天,湘鄂川黔的山区酷热难耐,贺龙率领的红军队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国民党的飞机总是能精准找到他们的位置,进行狂轰滥炸。就在这生死关头,贺龙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让敌人自相残杀的绝妙计策。 1896年出生于湖南桑植的贺龙,从小就是个有主意的人。14岁就加入骡马帮行走湘鄂川黔山区,这段经历让他对这一带的地形了如指掌。1914年秋,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1917年底,凭两把菜刀夺下几条枪,组织了一支小小的队伍。这件事至今还被人们传为美谈。 1927年7月17日,贺龙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在鄂城县誓师出征南昌,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这次起义失败后,贺龙回到湘西老家,开始创建红军队伍。经过几年的发展,他的部队在湘鄂川黔地区站稳了脚跟,成了国民党军队的心腹大患。 到了1935年,中央红军已经开始长征,贺龙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也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国民党方面为了彻底消灭这支红军,不仅派出了地面部队进行围追堵截,还动用了当时比较稀有的飞机进行空中打击。 这些飞机的威胁确实很大。当时红军的装备简陋,根本没有什么防空武器,面对天上的飞机只能躲避。更要命的是,红军的帽子上仿照苏联,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这成了空中识别的明显标志。国民党飞行员从天上一看,凡是戴着红五星帽子的队伍,肯定就是红军,于是就俯冲下来投弹扫射。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贺龙想出了那个著名的”草帽计”。当时正值夏天,天气炎热,红军战士们都戴着印有红五星的草帽遮阳。贺龙观察敌情后发现,国民党飞机就是根据这个红五星来识别红军的。于是他下令让全体战士把草帽都摘下来,统统扔在一块平地上。 这个决定当时让很多人不理解,大热天的没有草帽怎么办?但贺龙心里有数,他知道后面追赶的国民党军队也被太阳晒得够呛,看到满地的草帽肯定会抢着戴上。果然,不久后追上来的国民党军队看到草帽,就像发现了宝贝一样,一窝蜂地抢着往头上戴。 这些国民党士兵戴着红五星草帽继续追赶,根本没想到会有什么问题。他们知道天上的飞机是来配合作战的,所以也不隐蔽。结果国民党飞机看到地面上戴着红五星帽子的队伍,二话不说就开始轰炸。可怜这些国民党士兵,稀里糊涂地死在了自己人的炸弹下。 这个计策的成功,不仅解了红军的燃眉之急,也充分体现了贺龙的军事智慧。他善于观察,能够抓住敌人的弱点,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这种灵活机动的战术思想,在他后来的军事生涯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红二、六军团自桑植誓师突围到出湘入黔,历时近两个月,转战数千里,浴血奋战,成功地实现了原定战略意图。在整个长征过程中,贺龙率领的这支队伍是损失最小的,这与他善于用兵、巧于计谋有很大关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贺龙任八路军120师师长,继续发挥着他的军事才能。八年抗战中,120师每千人作战224次,每千人歼敌2638人,是八路军平均战绩的2倍多。这个数据充分说明了贺龙部队的战斗力。 新中国成立后,贺龙历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体委主任等重要职务,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继续发光发热。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湘西山区的农家子弟到共和国元帅,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 回过头来看那个”草帽计”,虽然只是长征路上的一个小插曲,但它体现出的智慧和机敏,却代表了人民军队在艰难岁月中的顽强精神。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才能在残酷的战争中生存下来。这也是为什么人民军队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贺龙的这个”草帽计”至今读来仍让人拍案叫绝,一顶小小的草帽竟能让敌人自相残杀。你觉得这个计策的成功关键在哪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智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117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