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法国很快就投降了,这算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吗?说实话,法国在一战时动员了800万人,伤亡了400万人,本以为能彻底打垮德国,拆散德国,最起码也该解除德国的武装力量。 可二战时德军直接闪电战搞定了法军,根本没给机会反应,本土被侵,占领军横行,法国高层突然发现,继续死撑只会让国家彻底破碎。 法国手里还有大量殖民地,非洲、东南亚都在控制范围里,这些地方是法国最后的底牌,一旦本土毁了海外地盘也保不住,要是都丢了以后想翻身就彻底没戏,与其让整个国家被炸成废墟不如保住一点家底,至少战后还能有点硬资本。 英国希望德国别太强势,又害怕法国崛起威胁自己,关键时刻出手有限,等到敦刻尔克撤退那会,法国人也就明白真到了生死存亡谁都不敢全力帮忙,于是那种彻底拼到底的底气就消失了。 更惨的是法国国内本来就左派右派天天掐,政府换得勤,军队装备也上不去新标准,面对德国黑科技和新打法哪有阵地可守?谁都清楚要真死扛下去,巴黎和工业区就要报废,战后的复兴就成空谈。 法国那会也是被逼得没路可走才选择停战,停战后法国还是保住了很多资源和海外军队,这些人后面成了抵抗力量和复国本钱,等到盟军来大反攻,法国能迅速加入战局,甚至还能在联合国混个常任理事国席位。 对比英国就知道,英国拼到最后赢了战争,结果自身经济和黄金储备几乎榨干,殖民地还接连丢掉,整国家元气大伤,法国本土虽然被占,可核心资源保存下来,殖民地没散,还能以抗战英雄的身份重新抬头,经济恢复也快,社会秩序没彻底乱过。 战后法国能参与殖民地战争,经济有复苏机会,甚至赶得上全球汽车产量第四,这些都靠战争那时候的求稳策略。 说白了在那种极端情况下,法国选择了现实保命不是简单地怕死,更是权衡所有可能后作出的最稳决定,有了后路,战败几十年还能重新站起来,也正因为这个选择法国没被国际社会边缘化,反倒还能在大国俱乐部里留位子。 其实每个国家到了生死关头选择保存实力和底牌是生存智慧,不是谁都能顶着悲壮到底,如果当时法国真死磕,就可能国土全毁,人口掉一半,几十年难翻身,还会被彻底踢出世界舞台。
一上来就推翻了前任的政策!法国怕是没救了!9月14日,根据外媒报道,法国新任总理
【8评论】【10点赞】
摇了一夜床
现代战争就是这样 没有战略缓冲 几颗核弹就亡国灭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