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蒙刚把“西伯利亚力量-2”备忘录签完墨迹还没干,俄罗斯能源巨头米勒立马亮出一

修竹崽史册 2025-09-13 14:41:25

中俄蒙刚把“西伯利亚力量-2”备忘录签完墨迹还没干,俄罗斯能源巨头米勒立马亮出一份绕开蒙古直通中国的管线方案,外加一句“蒙古要是掉链子我们还有B计划”。   9月2日签下的备忘录,算是中俄能源合作的一大步,管道从西伯利亚气田出发,穿过蒙古,直奔中国东部,年输气量500亿立方米,合同一签就是30年。   对中国来说,这不光是填能源缺口的及时雨,还能让清洁能源占比再上一层楼。   蒙古也分到一杯羹,管道过境能收过路费,还能给乌兰巴托供气,缓解空气污染的老大难问题。   按计划,管道会穿过蒙古六省二十多个县,初期供气4亿到6亿立方米,未来可能翻好几倍,对蒙古经济是笔不小的进账。   最早中俄想从阿尔泰地区直通新疆,但那冻土多、地形复杂,建起来太费钱,后来才改道蒙古。   2015年,“西伯利亚力量”东线管道已经投产,年供气380亿立方米,稳得一批。   现在西线这第二条管道,本来也想顺着东线的成功路子走,但蒙古这第三方角色,多少有点变数。   2024年,他们国家规划里一度没提这项目,延期的风声传得满天飞,加上过境费、供气价格的谈判拖拖拉拉,俄罗斯有点坐不住了。   就在备忘录刚落笔,米勒抛出备用方案:管道不走蒙古,改从西西伯利亚经哈萨克斯坦东部,或者直奔中国满洲里。   这条线年输气量也不低,关键是避开了蒙古这个不确定因素,俄罗斯这几年能源战略转向亚洲,中国已经是最大买家。   2022年俄乌冲突后,对华天然气出口猛增50%,2023年又创纪录。   欧洲市场萎缩,俄罗斯急需新出路,这备用方案就是给中俄合作加了道保险栓。   蒙古路径虽然能让沿线城市用上气,但谈判耗时长,过路费和供气折扣都让成本蹭蹭涨。   反观直通方案,能借用中哈现有管道,投资少、工期短,哈萨克斯坦2015年就建好中哈管线,年输气400多亿立方米,经验老到。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去年底就提过,经哈东部的新线能输100亿立方米起步,成本可控。   中国大使张汉晖2025年也表态,项目肯定会落地,但路线得灵活选,直通边境最省钱。   2025年,蒙古总理虽说愿意谈,但价格问题还是卡壳,俄罗斯推哈萨克方案,一来拉近中亚盟友,二来防着西方插手。   哈萨克斯坦这几年跟中俄能源合作越走越近,2024年已经就新线达成初步共识。   对中国来说,这备用线是个筹码,避免全押一条道,天然气需求到2030年预计翻倍,进口得占一半以上,多元化是王道,这条线还能跟“一带一路”挂钩,带活中俄哈三方基建。   这管道不只是条管子,更是经济命脉,沿线能带投资、创就业,蒙古或哈萨克的工业都能借机升级。   对东北亚,合作能缓和能源竞争,推跨境贸易,长远看,管道气价格优势会更明显,中国能源安全更稳,俄罗斯出口更有底气,欧亚能源版图也得重新画。   这场博弈,表面是路线之争,背后是大国战略的较量,米勒的备用方案,等于告诉所有人:合作有诚意,但底线不含糊。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