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气一回,中方对美中止合作,不接受任何谈判请求。中美第六轮经贸会谈在华盛顿落幕,中方发布的新闻稿里连“共识”、“一致同意”这些客套话都没出现,反倒有消息说,中方已经正式中止对美合作机制,以后不再接受美方任何谈判请求! 以前中美沟通,不管谈得顺不顺,多少都会说句“互相尊重”、“增进理解”。 而这次发布消息,简短明了,既不想给人假象,也不给对方留下幻想。 这样做,其实是对美方长期以“谈判”换取中方让步的套路感到失望,也是果断展现自身底线。 过去几年,美国频频对中国加码施压,刚开始还只是关税摩擦,后来发展到科技、能源、农业等全线施压,从芯片到新材料再到重要农产品,什么手段都用上。 美方一边对中国产品征高额关税,一边还能不断收紧技术出口限制,甚至针对中方重点企业追加黑名单、限制投资,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无论是中国企业的正常发展,还是全球供应链稳定,都受到不小冲击。 中国当然也不可能袖手旁观,从反制关税到列出“不可依赖实体”清单,措施一点点升级,层层加码,一再强调不能用极限施压的方式逼迫中国让步。 这次中方直接宣布暂停合作和拒绝谈判,实际上是在用行动表明长期被动应付并不能带来对方的尊重。 对于国内市场和企业,这也是一个强烈信号,面对外部压力,中国不靠妥协换片刻安宁,而是选择原则和底线先行。 通过暂停合作,中国等于说:单边主义和强制政策,不可能达成互利共赢,想继续通过高压逼迫中国退让,是行不通的。 这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博弈,更涉及到国家博弈、战略安全的考量,中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争取更多主动权,让对方重新审视策略和现实可能性。 两个经济体出现冷淡甚至对抗,会直接影响国际市场和产业链,市场情绪随之紧张。 一旦长期不能恢复合作,中美本来高度互补的经贸联系,不得不拆解、重组,企业无奈想办法调整布局,为了规避风险,转向更多新的生产地或者加码本土布局。 美国那边也有不少研究机构指出,中美贸易摩擦拉长,不只双方都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亚太、欧洲等全球产业链上的其他国家同样受累。 尤其是涉及农业、汽车、芯片、消费电子这些领域,可能全行业都要为了一个政策变动而推倒重来。 对跨国企业来说,面对突如其来的“脱钩”压力,未来的不确定性变得越来越大,大家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扩散开来,但没有更多政策缓和的空间,风险只能被被动传递。 中国也一再强调会持续以更高水平扩大开放、保护外资合法权益,这也是给全球市场投信号:中方不是把所有真实务实合作空间彻底关死,而是用暂停合作倒逼外部更清醒,维护应有的国家利益和全球责任。 摩擦会加大,经贸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相关企业备受煎熬,但长期看,果敢措施下,各方才会考虑调整策略,理性权衡得失。 从全球经济稳定角度来说,中美双方如果都一味追求对抗,世界经济绝无太多赢家可言。 正面应对,才能帮助局势最终回归公平、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对于中国自身来说,无论局面如何变化,坚定底线、坚持开放,持续推进先进制造,最终都将积累起跨越风浪的底气。 中美这样两个大国纵有分歧,但理性合作始终才是最现实出路,这次中方硬气,是守底线,也是给未来留空间。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中方阅兵作用开始发酵,各国态度明显变化? 以前别人说起中国,可能首先想到的是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