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打工人借5万给工友看病,三年没要回钱,找上门才知工友早没了,结果他反倒把手机里仅剩的8千转给工友老婆,还特意说“留着给孩子交学费”! 这事是我爸厂里的老周讲给我听的,借钱的是他同车间的工友,叫老郑,五十出头,在流水线干了快十年,手上全是老茧,日子过得紧巴巴,每个月工资除了寄给老家的父母,就留够自己的生活费,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 三年前,车间里的小李突然咳血,去医院检查,查出是肺癌晚期,医生说要赶紧化疗,不然撑不过半年。小李家在偏远农村,老婆没工作,还有个在读小学的女儿,手里根本没积蓄。他躺在病床上哭,说不治了,不想拖累家人。老郑知道后,当天就去银行取了5万块钱,塞给小李:“治!咋能不治?这钱你先拿着,不够我再想办法,咱兄弟一场,不能看着你就这么走了。” 小李老婆当时扑通就给老郑跪下了,哭着说以后一定还。老郑赶紧把人扶起来:“别这样,都是工友,互相帮衬是应该的。你好好照顾小李,钱的事不急。”那5万,是老郑攒了五年的养老钱,本来打算等父母年纪再大些,接来城里住,给他们换个舒服点的床,买台空调。可他看着小李蜡黄的脸,没半点犹豫。 之后老郑也常去医院看小李,每次都带点水果和熬好的粥。小李总说:“郑哥,这钱我记着,等我好了,哪怕砸锅卖铁也还你。”老郑总摆手:“先把病养好,别的都别想。”可没过半年,小李还是走了。当时老郑正在外地出差,等回来时,小李的葬礼都办完了。小李老婆带着孩子回了老家,没留下联系方式。 老郑心里不是滋味,钱的事他没敢跟家里说,怕老婆埋怨。这三年,他还是照样在流水线上干活,省吃俭用,想着等攒够了钱,再去小李老家看看,顺便问问钱的事——不是催着要,就是想知道她们娘俩过得好不好。 上个月,老郑终于凑了点路费,按着当年小李提过的地址,找到了那个偏远的山村。村子里全是土坯房,路坑坑洼洼的。他打听了半天才找到小李家,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看见一个穿着打补丁衣服的女人正在喂猪,旁边一个小女孩趴在小板凳上写作业,铅笔头都快握不住了。 “你是小李的爱人吧?”老郑问。女人回过头,愣了一下,认出他后,眼圈瞬间红了:“郑大哥,你咋来了?”老郑刚想问钱的事,就看见墙上挂着小李的黑白照片,照片旁边贴着女儿的奖状,一张叠着一张。女人擦了擦眼泪,说:“小李走后,我就带着孩子回来了,家里老人年纪大了,也需要照顾。这几年,我种点地,偶尔去镇上打零工,可日子还是紧得很,孩子的学费有时候都得借……” 老郑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那5万的事,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他坐了一会儿,看着小女孩冻得通红的小手,突然想起自己手机里还有8千块钱,是这个月刚发的工资,本来打算给母亲买台制氧机。他掏出手机,对着女人的收款码扫了过去,女人一看转了8千,赶紧摆手:“郑大哥,不行,这钱我不能要!之前那5万都没还你,怎么还能要你的钱?” 老郑按住她的手,笑着说:“拿着吧,不是给你的,是给孩子交学费的。你看孩子多懂事,可不能让她因为钱耽误了学习。”女人哭着不肯收,老郑急了:“你要是不收,就是不把我当兄弟!小李不在了,我这个当哥的,帮衬着点孩子是应该的。”女人没办法,只好收下,又给老郑磕了个头,老郑赶紧把她扶起来,眼眶也红了。 临走时,小女孩跑过来,拉着老郑的衣角:“叔叔,谢谢你。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等我长大了,挣钱还你。”老郑摸了摸她的头:“好孩子,不用还,你好好读书,就是对叔叔最好的报答。” 老郑回来后,跟我爸说起这事,我爸骂他傻:“你自己日子都过得紧,还倒贴钱!那5万要不回来就算了,怎么还把刚发的工资给出去了?”老郑笑着说:“我当时看见她们娘俩那样,心里不好受。钱没了可以再赚,可孩子的前途不能耽误。再说,小李要是还在,肯定也不希望孩子受委屈。” 没过多久,这事就在厂里传开了。厂长知道后,特意在大会上表扬了老郑,说他是“厂里的榜样”。没想到,会后有好几个工友主动找到老郑,说想一起帮衬小李家的孩子。有人捐钱,有人捐衣服和书本,还有个在镇上开文具店的工友,说以后孩子的文具他全包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上个月,老郑收到了一笔汇款,是小李老婆转来的,虽然只有2000块,附言里写着:“郑大哥,这是我卖了家里的几只鸡和粮食凑的,虽然不多,但我记着你的情,以后慢慢还。孩子说,等她放假了,想去城里看看你,谢谢叔叔。” 老郑拿着手机,笑得合不拢嘴,跟我爸说:“你看,好人有好报吧?虽然我没拿回那5万,可我帮了她们娘俩,现在大家也都来帮忙,这比啥都强。”我爸拍了拍他的肩膀,没再骂他傻,眼里全是佩服。 同事借钱
普通打工人借5万给工友看病,三年没要回钱,找上门才知工友早没了,结果他反倒把手机
芦苇飘雪
2025-09-15 10:04: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