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宿两周,儿子归来笑谈“苦日子”: 周六,傍晚,我和住校的儿子去楼下的烧烤店吃烤串。 小桌子、小马扎、小凉风,还有那滋滋作响的烤肉声。今晚,带儿子放松一下,吃他心心念念的烧烤。 点好菜,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听他聊聊这两周的“苦日子”。 “妈,你知道么,我们早上6点就得起床,”儿子边说边摇头,“我真不明白为啥非得这么早”。他掰着手指继续数:6点半就开始早读了,站着读,看谁声音大,7点早餐,晚上9点50才下课,“天天还有俩老师盯着,唉!” 他说,最享受的是回到宿舍,听室友们各种“骂街”式发泄,10点半准时熄灯睡觉,洗澡就像赶火车似的。“随时都有热水,但我也不是天天洗,”他耸耸肩,有些无奈。 “那学习上,你觉得怎么样?”我小心地问道。 “还行,基本上能听得懂,”他回答得很干脆。 “这么说,还有同学听不懂?” “我基本上都能听懂,”他一脸自豪,补充道:“是有几个同学听不懂,主要是上课不听。” 我又问:“住校感觉咋校,还能适应不?” “当然,我们宿舍里的几个人都很好,国庆节放假,我们还约好一起出去玩呢”,孩子说。 “去哪里?,”我问。 “还没有商量好,但是我想去爬泰山,到时候再说吧!”孩子说。 他问我这周都干了什么。我说,正常上下班呀,“你不在家我还真有些想你呢。” 忽然感到,那一刻,我们不只是母子,而是能够互相理解的两个个体。 烧烤的烟雾缭绕中,我们开心地吃呀喝呀,一周的分离与陌生感在笑声中消融。
住宿两周,儿子归来笑谈“苦日子”: 周六,傍晚,我和住校的儿子去楼下的烧烤店吃烤
苗苗看课程文化
2025-09-15 15:38:59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