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美开战,美军将全面轰炸中国?!100岁的基辛格早就发出过警告:“美国盟友再多也没有用,一旦中美两国开战,最后参战并站队美国的国家只有三个!” 2023年夏天,一场代号“太平洋雷霆”的美军联合军演在关岛附近海域展开,数十架B-52轰炸机轮番起降,航母战斗群在雷达屏幕上划出密集的航线。 表面上,这是美国盟友体系的武力展示,但美军却称:“我们的演习预案中,真正能第一时间协同作战的盟友,一只手数得过来。” 而这一点,正是基辛格警告的核心。 这位已经去世的百岁外交家,曾以冷战的亲身经历提醒世界:大国冲突从不取决于盟友的数量,而是利益的计算与风险的权衡。 他曾以1973年阿以战争为例,当时美国发出核警报逼迫苏联退让,但欧洲盟友几乎全部保持沉默。“国家只会为生存核心利益而战,”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其他承诺只是外交辞令。 现实中,美国的亚太盟友体系早已裂缝丛生,日本冲绳民众常年抗议美军基地搬迁问题,澳大利亚工党政府上台后悄然放缓对华强硬姿态。 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2021年南海巡航时,始终与中国海岸保持1000公里以上距离,从这里看,现在各国对于中国在军事方面的使用,都保持的相当克制。 更讽刺的是,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当美国要求东南亚国家制裁俄罗斯时,印尼总统佐科公开表示:“小国不想成为巨人的棋子。” 兰德公司2022年推演过一场“中美冲突”,美军试图摧毁中国沿海石油储备基地和港口设施,但推演结果却让美国瞪大了眼睛。 在解放军火箭军东风-26导弹的覆盖下,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在首波打击中损失了75%的战机,冲绳嘉手纳基地的跑道被电磁脉冲弹彻底瘫痪。 尤其是现在东风51和东风5C出现之后,覆盖全球的打击面积,更是震撼了美国。 与此同时,海上的对峙更加惊心动魄,2023年10月,美国“里根”号航母战斗群驶近南海时,突然侦测到多枚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模拟锁定信号。 几乎同时,远在阿拉斯加的北美防空司令部发现中国094A核潜艇突破第一岛链,这是无声的核警告,航母编队最终后撤200海里。 海面之下,真正的杀机暗藏,中国海底光纤传感系统能追踪千里之外的水下目标,而部署在曾母暗沙的无人潜航器集群,如同沉睡的鲨群等待着唤醒信号,这些技术细节构筑起现代战争的“恐怖平衡”。 上海洋山港的深夜总是灯火通明,2024年3月的一个雨夜,“马士基·上海”号货轮正在装载5000个集装箱,其中既有运往加州的比亚迪电动车,也有送往青岛的美国大豆,这些大豆将变成山东养殖场的饲料,最终成为麦当劳套餐里的炸鸡块。 这种共生关系深入毛细血管,苹果手机90%的组装在中国完成,波音737MAX的机翼由中航工业供应,而美国农场主每收获3吨大豆就有1吨销往中国。 就像两名互相掐住对方气管的巨人,谁先发力都可能导致共同窒息。 全球供应链的神经中枢更加脆弱,台积电南京工厂若停产,福特皮卡生产线一周内就会停工。 云南磷矿停产将冲击美国化肥价格,甚至中国暂停稀土出口会让洛克希德马丁的战机生产陷入停滞,2022年IMF的模拟显示:中美全面脱钩将让全球GDP损失7%,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 基辛格生前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时,特意展示了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照片,当时中美代表在中美问题上面临战争边缘。“我和周恩来都明白,大国必须给对手留出退路,”他指着照片说,“那些台阶往往用隐形墨水写在历史条约的空白处。” 今天的中美关系仿佛在重演历史,解放军战机与美军侦察机在南海上空的“危险接近”次数逐年攀升,但两国贸易额在2023年仍创新高,美国议员轮番窜访台湾,而加州州长纽森同时在北京试乘比亚迪电动车。 当战争叫嚣者挥舞旗帜时,真正明智的领导者正在计算代价,无论是夏威夷珍珠港的纪念馆,还是南京大屠杀的哭墙,都记载着同样残酷的真理,巨人相撞时,最先粉碎的永远是夹在中间的世界。 正如基辛格那句被反复引证的警告:“美国永远不要同时与中俄开战”,这不是退缩,而是基于五百年来大国兴衰史得出的冰冷方程式,在这个核阴影依然笼罩的时代,生存的最大智慧在于,看清悬崖的位置,并记得带上刹车。
苏联为什么斗不赢美国?你以为的苏联是败在美国手上,实际上苏联并不是斗不赢美国,而
【2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