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时,韩伟因为被国民党关了3年,初定少将军衔,毛主席却说:“韩伟

名城探寻 2025-09-15 21:45:54

1955年,大授衔时,韩伟因为被国民党关了3年,初定少将军衔,毛主席却说:“韩伟的军衔,不是他一个人的,怎么能只是少将呢?” 毛主席对韩伟并不陌生。 1927年,韩伟参加了秋收起义,并跟着毛主席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他当了毛主席的警卫排长。 韩伟出生在湖北黄陂的一个普通家庭,早年跟随父亲到安源路矿讨生活 。在安源路矿,他亲身感受到了工人阶级所遭受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的心中早早种下了革命的火种。 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年轻的韩伟积极投身其中,这次罢工运动成为他革命生涯的重要起点。 此后,1924年,韩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承担起为革命传递重要信件的任务,他往来于安源和长沙之间,与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有了交集,逐渐走进了核心革命圈。 时间来到1927年,韩伟参加秋收起义,起义过程中,部队遭遇挫折,损失惨重。 但韩伟始终坚定信念,带领幸存战士寻找毛泽东。在那艰难的时期,每一次战斗都充满未知,每一次决策都关乎生死,可韩伟从未有过丝毫退缩。 后来,韩伟担任毛泽东的警卫排长,这个岗位责任重大,不仅要时刻保障毛泽东的人身安全,还要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做出正确判断。在红四军向赣南、闽南进军的过程中,有一次夜宿圳下村,却遭到国民党军包围。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里,朱德率领警卫班占领制高点,掩护毛泽东等人撤退,而韩伟则带领警卫排全力守护在毛泽东身边,面对枪林弹雨,毫不畏惧。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前线战事吃紧,韩伟被调到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〇〇团任团长。 他与政委罗震廷紧密配合,严格遵循毛泽东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作战原则,和兄弟部队并肩作战,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会剿”,有力地保卫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 到了1930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第一〇〇团代表红十二军接受中央临时政府的检阅,韩伟带领部队,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走过主席台,展现出了红军的英勇风貌,那一刻,是对他们前期战斗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战斗的激励。 然而,革命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长征。韩伟指挥着第三十四师一〇〇团作为后卫队伍,肩负起了极其艰巨的任务。 长征途中,他们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危险,特别是在湘江之战中,蒋介石早已在湘江两岸布下重兵、碉堡,第四道封锁线凶险万分。红34师在师长陈树湘的率领下,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韩伟带领部队浴血奋战,顽强阻击敌人,为红军主力争取宝贵的渡江时间。 在那场战斗中,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红军战士们缺衣少食,装备也远远落后于敌人,但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 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红34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主力部队成功渡江后,红34师却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陈树湘当机立断,决定部队分别突围。韩伟主动请缨留下阻击敌人,他深知这次任务的危险性,但为了革命大局,毫不犹豫地承担了下来。 他带领着部队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战斗,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刺刀断了就用石头砸,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可敌人越来越多,韩伟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最终,当突围到海洋山主峰宝界岭时,韩伟身边只剩下5位红军战友。 在绝境之中,他们宁死不屈,毅然从宝界岭上跳了下去。幸运的是,韩伟和另外两人被挂在树丛上,死里逃生,被上山采药的土郎中救了下来。 后来,韩伟在寻找部队的途中,不幸被叛徒认出而遭到国民党特务逮捕,被关押在武汉陆军监狱,这一关就是三年。在监狱里,他遭受了敌人的种种折磨和威逼利诱,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没有向敌人透露任何关于红军的重要信息。 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再次合作,韩伟才被释出狱,他去到延安,被安排到抗大第四大队学习。 此时的韩伟,内心却充满了愧疚,他总觉得自己在湘江作战中没有打好,又坐了国民党的监狱,对不起组织的信任,所以一直不敢去见毛泽东。 直到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大作完报告后,特意吩咐抗大教育长刘亚楼通知韩伟来见自己。见面时,毛泽东幽默又亲切的话语,让韩伟一下子放松了许多,也让他感受到了组织对他的信任和关怀。 到了1955年大授衔时,由于之前被国民党关押三年,韩伟初定少将军衔。但毛主席对韩伟的革命经历和贡献十分了解,深知他的功绩远不止于此。毛主席所说的“韩伟的军衔,不是他一个人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含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