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商人楼忠福以2.08亿天价拍下西湖边濒临破产的华侨饭店,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大怨种”,可谁知楼忠福却说自己白捡了一家饭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0年西湖边上的华侨饭店挂上了拍卖的牌子,这家曾经的地标建筑早已风光不再,经营不善,墙壁斑驳,设施老旧,生意冷清,拍卖会当天,场面异常火爆,竞价声此起彼伏,空气里透着一股紧张。 就在众人以为没人愿意掏出天价买下这个“烂尾饭店”时,浙江广厦集团的老板楼忠福以2.08亿元定锤,全场哗然,有人摇头叹息,有人窃笑背后,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他成了“大怨种”,花了天价买了个烂摊子。 楼忠福却神色自若,甚至在私下里说这买卖是白捡的,外界百思不得其解,一个濒临破产的饭店,床垫塌陷,吊灯缺角,到处透露着衰败的气息,怎么会值这个价? 他看中的显然不是大家眼中的生意盘子,而是饭店背后鲜有人知的隐秘。 华侨饭店可不是普通的宾馆,它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是新中国成立后杭州市第一家涉外饭店,开业时曾经是杭州最体面的招牌。 为了提升档次,饭店在筹建时特意邀请了艺术大师潘天寿和吴茀之各创作一幅巨型画作,挂在大厅最显眼的位置。 这两幅作品一挂出来,就成了饭店的标志,《初晴》是潘天寿的心血之作,高一米四,长三米六,线条遒劲,气势恢宏,被不少人称作那个年代最具震撼力的山水画之一。 随着时间推移,饭店的生意日渐冷淡,1979年,管理层担心《初晴》受潮受损,把真迹小心地收了起来,换上学生临摹的复制品继续悬挂。 真迹从此进入库房,几乎没人再提起,几十年后,画作的存在成了饭店内部少数人知道的秘密。 楼忠福对这幅画的执念源自一次偶然,他在九十年代末去饭店宴请客户时,被大堂里的巨幅山水深深吸引。 多年收藏经验让他很快看出这幅作品虽逼真,却并非原作,换作别人,或许只是一笑而过,但在他眼里,这意味着另一件事:真迹极可能还在某个地方被保护着,那一刻起,他心里就种下了念头。 当华侨饭店因为连年亏损走向拍卖时,他毫不犹豫地出手,拍卖现场竞争激烈,出价一路飙升到一亿九千万仍未分出胜负。 他咬紧牙关,直接抬价到2.08亿,锁定成交,别人以为他冲动,其实他心里早有盘算,这不仅仅是买饭店,更是买下饭店背后那件可能被忽略的国宝。 收购完成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检查客房,也不是过账财务,而是带着团队直奔库房,在一个角落里,厚厚的油布包裹下,一只长长的画筒静静地躺着。 层层包裹被打开,宣纸在空气中舒展,墨香扑面而来,线条依旧锋利,画面气势未减,那正是潘天寿的《初晴》真迹。 四十年的尘封在这一刻被揭开,现场所有人屏息凝神,楼忠福手捧画卷,心中明白,这笔生意自己赢大了。 后来的日子里,他没有把饭店丢在一边,而是投入巨资进行翻修,外立面保留了原有风格,内部改造升级,既有老杭州的韵味,又符合现代酒店的舒适标准。 更重要的是,他在大堂重新挂上了《初晴》的高清复制品,复原了当年的氛围,这一举动吸引了无数游客和艺术爱好者,饭店的生意渐渐恢复,甚至重新成为西湖边的热门去处。 真正的大收获还在后面,2019年,《初晴》登上了北京嘉德的拍卖台,经过多轮激烈竞价,以2.058亿元成交,几乎等同于当年收购饭店的总价。 外界这才恍然大悟,他当年看似“冤大头”的买卖,原来是一次高明的布局,两亿买下的不只是饭店,而是一件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 随着这次拍卖的消息传出,舆论的风向彻底反转,商界称之为经典的投资案例,收藏界视其为艺术品市场的传奇,普通人也忍不住感慨,一个决定让人从笑柄变成了智慧的象征。 有人说这是运气,但更多人承认,这背后是长期积累的眼光,是对文化价值的敏锐嗅觉。 楼忠福的故事告诉人们,真正的聪明不在于眼前的账面得失,而在于能看出别人看不到的价值。 别人看到的是破旧饭店,他看到的是尘封的国宝,别人计算的是短期利润,他考虑的是未来的文化与财富双重回报,二十多年后,这段经历依旧被反复提起,成了杭州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信源:澎湃新闻——2亿买下的饭店,大堂一幅画如今卖出2亿!网友:等于白赚一饭店
2000年,商人楼忠福以2.08亿天价拍下西湖边濒临破产的华侨饭店,所有人都认为
如梦菲记
2025-09-16 10:41: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