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议员最近直接问国务卿卢比奥:“要是现在和中国开打,美国能赢吗?”卢比奥的回

张五笙说历史 2025-09-16 13:45:37

美国女议员最近直接问国务卿卢比奥:“要是现在和中国开打,美国能赢吗?”卢比奥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美国还是最强的,但和中国打仗太可怕。 华盛顿国会山的听证厅里,一位女议员直视着国务卿卢比奥,抛出一个锋利如刃的问题:“如果此刻与中国开战,美国能否获胜?” 很显然,卢比奥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问懵了,稍作停顿,他语气凝重:“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强的军事力量,但与中国发生冲突,那将是一场极其可怕的战争。” 这句话在媒体上很快发酵,迅速传遍全球,或许对于美国政客来说,他们面对中国,无论再怎么强装镇定,但依旧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焦虑。 近年来,美国军政界内部频繁举行兵棋推演和战略研讨会,模拟与中国的军事冲突。 美国人自己推演的结果,让他们感到震惊。即便美军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超过5000枚核弹头,以及每年近万亿美元的军费预算,胜利却从未被轻易写在结论中。 例如,美国最先进的F-35战斗机,其95%的稀土供应依赖中国,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金属元素,却是制造雷达、发动机和精确制导系统的命脉。 一旦供应链被切断,不仅新战机无法生产,连现役机队的维护也将十分困难,现实如此讽刺,美国最尖端的武器,竟依赖潜在对手的材料才能运转。 在距离中国海岸线数千公里的关岛基地,美军士兵们在烈日下进行日常演练,这里是美国“第二岛链”的核心,也是威慑中国的前沿堡垒。 然而,在指挥官们的办公室里,悬挂的不仅是作战地图,还有密密麻麻的供应链分析图,一张图表显示,美国造船厂的平均年龄已达45岁,年轻工人寥寥无几。建造一艘核动力航母需要整整七年,而维修一艘受损的驱逐舰甚至需耗时数年。 相比之下,中国的造船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长江入海口处的巨大船坞中,焊光闪烁、塔吊林立,每隔几个月,就有一艘新型驱逐舰或护卫舰下水。 过去五年中,中国海军每年下水的舰艇总吨位接近全球的一半,一位新加坡海事分析师形容:“这就像一场现代版的‘下饺子’,他们的效率令人难以置信。” 洛杉矶港外曾堆积上百艘等待卸货的集装箱船,超市货架空空如也,专家们不禁设想:若在战时,中国封锁关键航道,或停止供应稀土、医药和电子元器件,西方世界将陷入怎样的混乱? 美联储模拟数据显示,一场大规模冲突可能导致美国GDP萎缩12%,失业率飙升至15%,而在华尔街,交易员们私下担忧着另一件事,中国持有的上万亿美元国债若被抛售,金融市场将瞬间崩塌。 北京西郊的某指挥中心内,大型屏幕上显示着东风-21D和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的模拟轨迹,这些被外界称为“航母杀手”的武器,其最新型号的射程已覆盖整个西太平洋,2023年的一次试射中,一枚高超音速导弹以10倍音速击中数千公里外的移动靶船,震惊了外国观察家,但中国军方反复强调:“这些武器纯粹用于防御,旨在阻止战争而非发动战争。” 在核威慑层面,双方都意识到冲突升级的灾难性后果,青海高原的发射井下,东风-41洲际导弹静默待命,远洋深处,096型核潜艇携带的巨浪-3潜射导弹可覆盖全球。 美国智库模拟显示,若全面核战争爆发,第一周内就会有3.5亿人死亡,随后而来的“核冬天”将让人类文明倒退百年,一位联合国裁军事务官员坦言:“核战争中没有赢家,只有幸存者,如果他们还算幸运的话。”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盟友如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虽在表面上支持美国,却迟迟不愿明确承诺战时支援。 2025年初,中国与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举行“和平-2025”联合军演,参演国家数量创下历史纪录,与此同时,欧洲多国公开表示“不愿选边站”,德国总理更直言:“冲突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毕竟,真正的战略家都明白,大国之间的战争从不只是枪炮的较量,更是供应链的韧性、工业的耐力、盟友的忠诚度,以及人类理智的最后防线。 或许,这场永远不会发生的战争,其最大意义正是让它永远不发生。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张五笙说历史

张五笙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