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打赌,
不仅罗永浩没想到,
就连贾国龙也万万没想到,西贝刚刚发完道歉信以后打明牌并积极整改,凳子都没坐热,合伙人樊大卫又来“神助攻”,一下子又把火拱起来。
樊大卫在网络发布一条视频《论罗永浩与撒尿男孩的区别》,指名道姓说罗永浩一样是靠器官去做损人不利己的事。
这哪是神助攻,简直是往火上浇了一桶油——还是92号的。
西贝前脚刚道完歉,说“虚心接受、坚决整改”,姿态低得让人差点信了真。结果一转头,自家合伙人跳出来指名道姓骂人,还扯出“撒尿男孩”这种略带侮辱性的比喻。这不叫危机公关,这叫危机自爆。
樊先生大概觉得自己挺幽默。把罗永浩比作“靠器官做事”的“撒尿男孩”,看似犀利,实则low穿地心。商业争论不是村口骂架,你扔一个器官比喻,我回一嘴人身攻击——这不是辩论,这是撒泼。
罗永浩什么人?那是互联网顶级流量辩手、语言艺术家、情绪输出大师。你跟他比怼人?相当于业余选手挑战职业拳王,结果只能是秒躺。更何况,老罗背后还站着一大群认同他“较真”精神的粉丝。骂他,等于自动激活他的护罗军团。
西贝这波道歉接炮轰的魔幻操作,简直让人怀疑他们内部是不是根本没共识。一边官方账号低声下气,另一边高管放飞自我疯狂输出。消费者看得眼花:你们到底是知错了,还是不服气?
品牌形象可不是橡皮泥,捏坏了还能重来。一次又一次的迷惑行为,只会让消费者觉得:这家公司,说归说,做归做,根本不真诚。
从“月薪5000不该吃西贝”到“馒头定价21块”,西贝被骂不是一两天。这次惹上老罗,本质还是老问题——价格与价值不匹配,公众情绪早已拉响警报。可惜,西贝某些人似乎还活在“我贵我有理”的旧叙事里。
真正高级的品牌,从来不会忙着跟消费者争对错。而是哪怕被误解,也先倾听、再沟通、最后用行动赢回信任。而不是道歉信墨迹未干,就又摆出一张“你不懂我我不怪你”的傲娇脸。
说回樊大卫那支视频。内容没多少逻辑支撑,全凭情绪输出。把商业讨论降维成骂战,表面上是损了罗永浩,实则伤了西贝自己。公众不会因此觉得西贝“刚”,反而会觉得:“你看,他们根本没觉得自己有错。”
这已经不是公关车祸现场,而是一场连续剧式的品牌崩塌。每集还自带续集那种。
有时候,沉默比说话贵重,倾听比反驳有力。一家企业若真想把品牌做成百年老店,第一步,或许是先教会高管们: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闭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