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上海阿姨860万房子给闺女,留了个“永久居住权”,闺女转头就想卖!阿姨没慌,直接找社区调解员,拿出房产证上的居住权登记,调解员一看就说:“这房子就算卖了,您也能住到百年后!” “妈!这房卖了能换学区房,您赶紧搬去养老院!” 上海的一间老房子里,周女士把购房意向书拍在桌上,急得直跺脚。68岁的赵阿姨没慌,慢悠悠从布包里摸出房产证,指着附页的红印:“你卖你的,我住我的,这上面写着我永久居住权。” 周女士笑道:“那是废纸!中介说能找人抹掉!”这时社区调解员李姐推门进来,扫了眼房产证就说:“抹不掉!法律说了算,这房就算卖十回,阿姨也能住到百年后!” 2025年初。赵阿姨是退休教师,老伴走后,看着市价 860 万的两居室,总想着帮衬独生女周女士,女儿天天喊工作压力大。可楼下王伯伯的遭遇让她犯了难:老王把房给儿子后,不到半年就被催去养老院,最后闹上法庭。 刚好街道办普法讲座,律师拿着房产证样本说:“法律有居住权规定,赠房时登记这个,就算房子卖了,居住权人也能住到老。”赵阿姨记在了心里,转天就拉周女士去了不动产登记中心。 窗口工作人员反复确认:“居住权登记后受法律保护,期限写‘永久’,就是到您百年之后。”周女士当时正刷手机,随口应着:“妈您想多了,我哪能赶您走?” 直到红漆印章 “啪”地盖在房产证附页,她才嘟囔句 “多此一举”。赵阿姨却把房产证贴身放着,这房子是她的根。 没想到7月初,周女士直接拎着中介上门:“这房能卖 910 万,给我儿子换学区房。郊区养老公寓我都订好了,带温泉!” 赵阿姨皱了眉:“我不搬,这房有我居住权。”周女士拽着她胳膊:“那是登记着玩的!过户时塞个红包就行,大不了补您 10 万!” 当晚赵阿姨就找了社区。调解现场,周女士还跟中介打电话打包票能腾房,李姐却举起房产证,翻开法律手册:“你看这一条,居住权比所有权还优先。去年浦东有个案子,房主卖了房,新业主想赶人,最后赔了 3 万还得让住。” 周女士的手机 “啪” 地掉在沙发上。赵阿姨这时开口:“孩子,不是不让你换房。急用钱咱可以抵押,利息我用退休金还;等我走了,房子自然是你的。但这还有你爸留下的遗物,我得在这儿守着。” 后来周女士撤了卖房信息,周末还带孙子来看看老人。赵阿姨坐在藤椅上,看着孙子在身高线旁比量,想起登记那天工作人员的话:“这权利不是防家人,是给亲情留保障。” 这事很快在社区传开,不少老人来问居住权怎么办。李姐特意开了科普会:“必须签书面合同,再去登记中心办手续,口头承诺不算数!” 现在房产证被赵阿姨放在老伴相框旁边。邻居夸她有远见,她总说:“不是我聪明,是法律给了底气。” 这事儿也给告诉我们:房子是家的壳,居住权才是老年人的 “定心丸”。尤其家里有房产传承的,千万别觉得 “亲情能当保障”。 书面约定和法律登记,看似“生分”,其实是给晚年的安稳兜底,更是给亲情留足缓冲期。 真到撕破脸时,再好的感情,也不如房产证上那行红印管用。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上海阿姨860万房子给闺女,留了个“永久居住权” 文|黑子 编辑|南风意史
2025年7月,上海阿姨860万房子给闺女,留了个“永久居住权”,闺女转头就想卖
南风意史册
2025-09-17 15:46:20
0
阅读: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