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的一声跪下时,安徽九华山的那名女子浑身发抖,哭声里的委屈,戳中了300万成年人的软肋。 你以为她在拜菩萨?不,她是把积压了无数个日夜的“喘不过气”,全倒给了这尊不会反驳、不会评判的雕像。那些不敢跟家人说的“我撑不住了”,不敢跟朋友提的“我快垮了”,在这一刻,终于有了倾泻的出口。 总有人嗤笑“拜佛是迷信”,可他们不懂:当一个人连对最亲近的人都要戴着“我很好”的面具时,神像前的痛哭,是她最后的“情绪救命粮”。 就像凌晨3点在公司楼梯间吃泡面的我,一边吃一边掉眼泪——那碗泡面,就是我的“菩萨”;就像在江边坐了半小时的他,对着江水吼出积压的委屈——那片江,就是他的“寺庙”。 成年人的世界,谁不是在找各种“情绪出口”? 是单曲循环到天亮的民谣,是蹲在路边吃掉的整份麻辣烫,是在无人角落的放声大哭…… 这不是软弱,是我们在“必须坚强”的剧本里,偷偷给自己续的“血条”。 你最近一次崩溃是怎么熬过来的?是一顿火锅、一场电影,还是某个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角落”?来评论区聊聊,我们互相给个“情绪抱抱”~
“咚”的一声跪下时,安徽九华山的那名女子浑身发抖,哭声里的委屈,戳中了300万成
之美的朋友圈
2025-09-17 23:41:53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