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这位国民党军长既没投降也没死战,而是选择远走香港。周嘉彬曾经是国民党里地位很高的军官,但面对和红军的内斗时,他明智的选择了避战,而周嘉彬虽然没有继续为国民党效劳,但是他也没有参入共产党,而是去到了香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周嘉彬的资料实数不多,这里将从周嘉彬后人的文章中分析一二。如果看出身,周嘉彬的家庭其实蛮不错的。生于中产商人之家,吃喝不愁,还有份营生可以继承。但事实上,周嘉彬刚出生没几年,他们的家的日子就大不如前了。 这并不是周嘉彬的缘故,而是他的父亲沉迷于鸦片,掏空家业。直到父亲去世,母亲管家,这个家才有了点生气。 虽说家里穷困,但母亲明白读书才是出路。尽管家中生活困难,但凭借着母亲和姐姐的托举,以及他自己的努力,周嘉彬也在半工半读的状态下读了几年书。但好景不长,母亲姐姐相继去世,周嘉彬变成了孤儿。 靠着心中的信念和当时学校校长的鼓励,周嘉彬决定为自己找个出路。于是,周嘉彬决意入伍,最终考入了黄埔军校。 周嘉彬他明白自己的身后空无一人,和那些“军二代”不同,他想要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争取,于是他抓住一切能学习的机会充实自己。 周嘉彬不管是学习还是武力都是上乘,于是自然会得到重用。毕业后在军校也是勤勤恳恳的工作,后来上战场时也是敢打敢拼,他就用无数的军功换来了“伯乐”俞济时的欣赏。1934年,周嘉彬有幸登上了去德国留学的飞机。 周嘉彬还是一如既往的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别人在玩乐的时候他都在吸取各种军事战术,不光如此,他还学习了滑雪、骑术、打猎等多项技能,周嘉彬用时五年终于毕业,完成“蜕变”的他回国后自然也是蒋介石重用的人才。 在国民党工作的时期,他每次上战场都是奋勇杀敌,所以职位也一直在上升,1945年就当上了少将。周嘉彬原以为自己这辈子会继续这种生活,却不想一切在悄悄改变。 那时,周嘉彬的岳父张治中早已转变了立场,他认为国家和百姓才是最重要的。1946年,张治中从新疆监狱里救出的同志们,但是遭到胡宗南等人的阻挠。幸好有周嘉彬的多方协助,这些同志得到了妥帖的安置。 大概也是受到了岳父的影响,他也明白了自己心中的追求。也就是这一天开始,周嘉彬心里的那个天平也渐渐有了偏向。 在中国将战胜了日本后,周嘉彬本以为以后就是天下太平了,百姓也不会再受战乱之苦了,却没想到中国的内斗才刚刚开始。如果说和日本打战是为了保卫国家,那么将武器对准自己人的理由又是什么呢?难道就是为了权利吗?周嘉彬从小的教育和身边人的影响都让他无法做出这种事情。 1949年,周嘉彬被蒋介石安排去帮助马步芳守护兰州,但他转头就找了个借口带着全家跑到了香港生活。等一切都稳定了下来才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虽然生活经历了大的改变,但是他们一家适应良好,周嘉彬还当选了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周嘉彬虽然半辈子都给国民党打工,但是明显他的心中分得清是非对错。 参考资料: 我的父亲周嘉彬丨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1949年,这位国民党军长既没投降也没死战,而是选择远走香港。周嘉彬曾经是国民党
粉头发的咔咔
2025-09-19 01:01:44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