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军官陈济棠看上了戏子莫秀英,得知她身上有两处特别,认为她旺夫益子,赶紧向她求亲,不料,莫秀英竟告诉陈济棠,她正是因为4年不育才被夫家休出门的! 莫秀英出生在1900年的广东高州,父亲早早去世,母亲改嫁,她被送到外婆家抚养长大,贫苦的生活让她自小便懂得自立,她在外婆身边学会识字,也在乡间戏台边学会唱曲。 她喜欢模仿戏班的唱腔,偶尔能引得乡邻称赞,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技艺,成为她日后谋生的依靠,家庭的缺失让她更早体会到孤单。外婆虽然照料她的日常,但终究难以替代父母。 这样的环境塑造了她坚韧的性格,她学会了忍耐,也学会了在冷淡的目光中坚持自己的活路,十四岁时,外婆为她安排了婚事。对方是当地的一个姓李的富户。 婚后头几年,她勤勤恳恳,家务事从不推辞,丈夫最初尚算安分,婆婆对她也没有苛刻,她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在这个家庭扎下根。 她想尽办法求医问药,喝过各种偏方,拜过庙里的神像,依旧没有结果,十八岁那年,她被夫家赶出家门,连一件像样的衣裳都没有留下,对于一个没有依靠的女子而言,这意味着彻底的抛弃。 被休弃后,她回到娘家,却被亲戚拒之门外,走投无路的她在街头徘徊,靠变卖随身衣物换取口粮,几天之后,她遇到一个戏班,她想到自己从小喜欢唱戏,便硬着头皮请求加入。 戏班并不轻松,从跑龙套开始,她忍受艰辛,凭借早年积累的唱腔和灵活的身段,她很快脱颖而出,她的声音清亮,记词快,扮相也出挑,逐渐被安排唱主要角色。 随着名气渐长,她在地方小有声望,戏台上的才华不仅为她赢得掌声,也给了她生存的机会,她在舞台上找到立足之地,虽然辛苦,却终于摆脱了流浪的境地。 而这也吸引了陈济棠的关注,不久后,他决定登门求亲,他看中的不是她的身世,而是她表现出的坚韧,陈济棠的主动让莫秀英感到意外。 她清楚自己背负的过往:第一段婚姻因不育而失败,这在当时几乎是女子一生的污点,她不想隐瞒,于是直言自己曾因多年未孕被夫家逐出。 换作常人,或许早已退缩,但陈济棠并未在意,他更看重的是眼前这个女子的品格与才华,正是这种态度让莫秀英终于放下戒心,答应了这门亲事。 婚后不久,莫秀英怀孕,1923年,她生下第一个孩子,此后,她一共生育十一名子女,七子四女。 孩子们在父母的栽培下逐渐成长,后来不少人远赴海外求学,成为博士或硕士,其中长子还在美国创办大学。 昔日因“不育”被休的女子,最终成为十一位子女的母亲,这种巨大反差不仅让她洗刷了旧日的羞辱,更让她在家庭中地位稳固,她在养育子女的同时,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她协助丈夫修建学校、医院,筹办码头,将市场租金收入用于公益,她常常带人分发米粮油盐,甚至亲自下厨为灾民熬粥,广东许多人称她为“广东之母”,并非虚名。 在几十年的相伴中,莫秀英与陈济棠感情深厚,陈济棠仕途起起伏伏,她始终陪伴左右,她不仅是妻子,更像助手,替他分忧,照料家庭,又投身慈善。 当陈济棠仕途显赫时,她为广东的教育与建设尽心尽力;当陈济棠因政局变化被迫下野、逃亡香港时,她选择与他同甘共苦,即便清贫,她也坚持不屈,从未退缩。 1947年,莫秀英因劳累与贫困病倒,年仅四十七岁便离世,临终前,她只留下朴素的遗愿:不要铺张,只求家人平安。 她的一生从被休弃的弃妇,到成为慈善家与母亲,走过了命运的极端,她的故事让人们感到震撼。旧社会的偏见没有压倒她,反而激发她走出另一条路。 她在困境中站起,在屈辱中翻身,最终成为影响一方的楷模,她的结局充满悲壮,却也充满力量,她的名字与广东的历史紧紧相连。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什么叫慈不掌兵?塔山阻击战刚开始的时候,四纵的工事没挖到位,被国军的凶猛火力一通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