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能力差,但过的挺好的师妹教我的事

星瑞涛客 2025-09-19 15:05:43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总有“不优秀就不配活”的想法,我刚读研的时候就是如此 . 总害怕自己看不懂论文,和导师沟通的时候听不懂,出生双非的我更是担心自己是课题组的垫底,所以那段时间我总是担心受怕,害怕别人看出我的真实能力 . 回头来看,我一直在担心,如果我的科研能力真的很差,我应该如何度过研究生三年呢?我一定会在不断的自我怀疑中度过 . 认识了一个师妹,客观来说,他的科研能力并不强,并不会主动去推进课题的发展,经常一个小问题就卡壳半天,时而因为一些错误,被导师骂了很久。但是很神奇的是,真的很少看到她的沮丧,依旧看到她每天开开心心的来工作,到点了就下班。还有很多自己的小爱好,她喜欢拍照,经常还会鼓捣鼓捣美甲 . 是啊,科研能力差,和有自己的爱好,过好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为什么要把自我价值和科研挂钩呢? . 科研做的好,当然可以实现一部分的自我价值,但远非全部。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科研的,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要靠科研谋生,对于大部分的人而言,达到毕业要求就够了,你想要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大可从其他地方来获得 . 一旦我们把自我价值和科研挂钩,或者将自我价值和社会运行的评价体系相挂钩,也就意味着将评价自己的权力交给了这个并不美好制度下的上位者,将是否快乐的权力交给了别人。事实上,大部分的科研成果本身就没什么价值,论文、成果都不过是这个游戏规则里的产物,过度在乎只会深陷痛苦之中 . 我们每个人都是多元的,不止于科研这一面,师妹虽然科研做的不是那么好,但是她性格开朗,沟通和协调能力强,毕业后也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工作 .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科研是套路化的游戏,比如寻找创新点的方法,无非就是A+B+C变成A+C等 . 我才明白过来,我们活在世上,所有的评价体系都是为别人服务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很多所谓的意义。比如你要努力,要吃苦,要孝顺,但是社会好像总是在强调我们的工具属性,从不在乎你为什么活,你应该怎么活 . 我哪个科研能力差的师妹告诉我,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比读研、工作要宝贵,却常常被我们所牺牲 . 快乐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0 阅读:5
星瑞涛客

星瑞涛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