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能再用降息这件事来讹诈我们了。美国去年的第1轮降息,如果没有我们的支持,那全世界可能都已经因为美国的金融危机爆发,而陷入一场新的世纪大萧条之中。所以这一轮降息,必须由欧洲充当肉垫。 说起美联储的降息节奏,2024年9月18日那次50个基点的猛砍,简直是开闸放水,直接把联邦基金利率从5.25%拉到4.75%。当时美国就业数据一塌糊涂,通胀刚稳住点,鲍威尔就带头行动,市场以为这是转折,谁知后面11月和12月各再切25个基点,利率滑到4.25%到4.50%。这波操作,本意是刺激增长,避免衰退,可实际呢?美元开始外流,新兴市场资金链绷紧,中国作为大买家,外汇储备超3万亿美元,硬是帮着吸了部分冲击。要不然,华尔街那帮人早慌了神,全球股市得跟着跳水。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总强调数据驱动,可谁看不出这背后有政治影子,特朗普阵营天天嚷嚷要更狠的降息。 转到2025年,美联储没停手。9月17日会议上,又是25个基点下调,利率定在4.00%到4.25%。点阵图显示,全年还计划两次25个基点的切口,到年底可能落到3.50%到3.75%。鲍威尔发布会后,股市小反弹,道琼斯涨了点,但欧洲Stoxx 600直接跌1.2%,德国DAX更惨,掉1.8%。这不光是技术调整,说白了,美国经济软着陆靠全球买单。中国去年那轮支持,不是白给的,我们的储备注入流动性,稳住了亚洲链条,避免了多米诺倒闭潮。可现在,美国财政部副手斯科特·贝森特在马德里谈判时,就想用这张牌压中国开放电动车和半导体市场。 中美贸易谈判选在2025年9月14到15日马德里开,表面谈关税,骨子里掺着美联储的影子。贝森特带队,甩出提案:中国顺差超1万亿,必须让步,不然10月1日加25%关税。王文涛商务部长坐镇,摊开数据反击,强调互利原则。结果呢?只敲定TikTok初步框架,关税悬着没动。中国立场硬气,不再单方面接盘。贝森特是凯雷集团老将,2025年1月刚上任财长,作风强势,推并购案时总爱用数字砸人。这次谈判,他多次提美联储信号,想借美元贬值逼宫。可中国团队更新实时汇率,美元指数下滑0.3%,我们汇率小强,反倒让美国出口吃亏。 欧洲这边,ECB的反应慢半拍。9月11日会议,拉加德宣布维持利率不变,主存款利率还挂在3.50%。他们上调2025年增长预期到1.2%,从6月的0.9%拉高点,可这数字听着乐观,实际藏着猫腻。俄乌冲突拖到2025年,欧盟能源进口从俄罗斯降89%,账单堆成山,制造业PMI跌到48以下,德国经济季度缩0.2%。法国CAC 40股市跟着美联储降息晃荡,跌1.8%。ECB说通胀稳在1.8%,但进口价格推高,工厂开工率才78%。拉加德在新闻会上强调观察数据,可市场知道,这是在等美联储多切几刀,自己再跟进当缓冲。 美联储降息的全球溢出效应,欧洲尝得最苦。美元一松绑,欧元贬5%,美国出口竞争力上去了,我们欧洲车企订单滑20%。中国呢?人行9月18日直接保持政策利率不变,7天逆回购还1.70%。这聪明啊,避免资金外逃,稳住房地产和股市。去年2024年金融紧张时,中国GDP涨5.0%,超预期拉动全球需求,美国经济反弹全靠这股劲。要是没我们外汇支持,那场硅谷银行风波早扩散,失业率飙20%以上。鲍威尔决策总优先本土就业,忽略外部,可现实是,全球资产震荡,谁都跑不掉。 回看历史,美国用美元地位甩锅不是头一回了。2022到2023年加息11次,利率从零飙到5.50%,新兴市场债市崩,中国资本外流压力山大。我们咬牙稳汇率,注入流动性,才没让危机升级。2024年转降息,第一轮50基点大动作,市场解读为恐慌信号,道指一度闪崩。中国作为最大债权国,持美债超8000亿,帮着压住收益率曲线。要不然,世纪大萧条2.0真不是吓唬人。鲍威尔作风谨慎,发布会总避开政治,可特朗普公开怼他独立性弱,这压力谁扛?
为什么全球都在囤积黄金?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黄金啊,绝对是未来中产阶级
【5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