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被劳教20年的抗战英雄吴其轺重获自由,只能靠蹬三轮车维持生计,但谁能想到,这拉着满车废品的老人,曾是拥有几十枚战功勋章的“飞虎队”王牌飞行员,空军中校呢? 这位蹬车时左腿微跛的老人,年轻时曾是青岛师范大学的学生。1936年街上一则黄埔笕桥中央航校的招生告示,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不等父亲回信,他就毅然退学报考,从怀揣教育救国理想的青年,变成了百里挑一的飞行学员。父亲那句“国家有难时应当挺身而出”的教诲,成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人生信条。 1941年毕业后的首次空战就险些让他牺牲。在成都凤凰山机场,他驾驶毫无作战能力的教练机疏散时遭遇四架日机围攻,机身中弹坠入岷江。 被老乡从起火的江水中救起时,他臀部和腿部已多处负伤,坐骨神经断裂导致左腿终身残疾。医生断言他再难行走,他却每天咬牙做数百个仰卧起坐,硬是重新站了起来。 拿着亲戚模仿父亲笔迹写的“假证明”,他反复请求归队,最终如愿重返蓝天。加入中美混合联队后,他驾驶P-40战机在湘潭空战中被击中20余弹,依然摇摇晃晃将战机开回芷江机场,让美国战友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整个抗战期间,他参加88次对日空战,累计飞行超过800小时,击落日机5架,4次飞越被称为“死亡航线”的驼峰航线,3次坠机都大难不死。 盟军总部为他颁发“飞行优异十字勋章”时,在嘉奖信里写道:“他为飞虎队带来了极大荣誉”。 1945年9月9日,作为分队长的他坐在会场第一排,亲眼见证了日军投降签字仪式。 抗战胜利后,他以全国考核第一的成绩获司徒雷登签发护照,赴美空军大学深造。1949年在台湾已是中校军衔的他,收到父亲从大陆辗转捎来的家书。信里父亲痛斥国民党腐败,劝他回归建设新中国。 他冒险托美国同学帮忙,藏在美军飞机里经香港回到大陆。最初在北京南苑机场担任教官,却因政策限制无法靠近飞机,后来辞职到浙江大学做图书管理员。 安稳日子没过多久,1953年他因政治审查问题开始了长达20年的劳教生涯。在余杭农场最艰难的岁月里,所有人都避之不及,只有裘秋瑾坚持前来探望,后来还毅然嫁给了他,在农场附近找工作陪伴左右。 1974年出狱时,60岁的吴其轺一无所有,只能到杭州清波针织手套厂蹬三轮车谋生。 这一蹬就是六年,一年365天无休,每次装卸600斤货物,一天下来只能挣1元2角。没人知道这位沉默寡言的车夫,曾是翱翔蓝天的英雄。 他悄悄藏起写了几十年的日记,每本封面上都画着不同型号的飞机。劳教期间自学的生物化石知识,成了他日后的转机。1980年平反后,62岁的他被分配到浙江大学地矿系做标本员,那些在农场自学的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当浙江大学领导送来纪念章时,同事们才知道这位勤恳的老标本员的传奇过往。 面对一天126位记者的采访,他只是平静地说:“抵抗外寇是每个中国人的本分,比起牺牲的战友我已经很幸运。” 这一年,他把美国政府补发的勋章捐给了抗日战争纪念馆。2010年清明节,92岁的他强撑着身体来到岳王庙,在岳飞塑像前老泪纵横。六个多月后,这位历经坎坷的飞虎队老兵安详离世。 从王牌飞行员到三轮车夫,再到大学标本员,吴其轺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用88次空战诠释了爱国热血,用20年坚守证明了信念不灭,用晚年的淡然彰显了英雄本色。那些曾被岁月尘封的勋章或许会褪色,但为国征战的赤诚永远不会磨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李敖评价张学良时,坦言“张学良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张
【7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