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把中国对它的信任给弄丢啦!就在昨天,波兰政府公然违背对中国的承诺,又把中欧班列给关闭了。这种没信誉的做法,简直就是自己把“欧洲门户”这个好位置,永久性地让给别人了。 这次关闭的是马拉舍维奇 - 布列斯特跨境铁路枢纽,这已经是波兰半年内第三次临时关闭这个口岸了。 波兰基础设施部说关闭是因为要“升级海关查验系统”,可距离上回系统升级才过去8周啊,而且关闭之前也没按说好的提前72小时告诉中国。 更让人关注的是,2025年3月波兰还和中国签了协议,明确答应会“保障口岸全天候通关”呢,结果现在单方面撕毁约定,中欧班列北线通道的正常运行直接就受影响了。 被堵住的班列上装着各种各样的货物,有苏州电子企业的芯片组件、义乌的小商品,还有重庆的汽车零部件等等,货物总价值差不多有26亿元。 其中有12列班列装的是生鲜产品,都快变质了,一些企业没办法,只能紧急走空运,物流成本一下子就涨了3倍。 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马拉舍维奇口岸承担着中欧班列北线65%的换轨和清关工作,它这一关闭,北线通行效率直接下降了70%。 其实波兰“失信”也不是突然的。之前欧盟出台了新的跨境货物安检规定,要求对非欧盟国家的铁路货物100%开箱检查,波兰作为中东欧的门户,就想通过加强管控来向欧盟表忠心。 可它这么做却没考虑到自己对中欧物流有多依赖。2024年波兰靠中欧班列赚了18亿欧元的物流收入呢,马拉舍维奇口岸还创造了1.2万个就业岗位,关闭口岸的做法让当地物流企业都集体抗议了。 中国这边和班列运营方很快就采取了应对措施。 中国驻波兰使馆经商处当天就和波兰海关总署开了紧急会,把滞留的货物列了清单,还想出了分流的办法。 铁路部门也马上调整了运行图,把原来走北线的班列有50%转到了南线,从匈牙利扎霍尼口岸进入欧盟,这个口岸也赶紧启用了备用换轨设备,让班列通行效率能保持原来的80%。 重庆、成都这些班列出发的城市,也同时增加了中线的班次,通过斯洛伐克的科希策口岸进入欧洲,走这条新建成的宽轨铁路,运输时间能缩短到14天。 市场这边也在加快寻找别的办法。 德国铁路公司和立陶宛的克莱佩达港合作,开了“铁路 + 海运”的联运通道,把滞留的货物先运到港口,再通过波罗的海运到汉堡港,然后分发到欧洲各地。 这条新线路第一周就接了28列滞留班列,立陶宛总理还公开说欢迎中欧班列从他们那儿过,立陶宛的考纳斯口岸还多了3条换轨线路,每天能通关20列班列了。 这么一来,波兰“欧洲门户”的地位就越来越不行了。 2025年1-8月,匈牙利扎霍尼口岸的中欧班列通行量比去年多了120%,斯洛伐克科希策口岸增长了95%,可马拉舍维奇口岸的份额已经从去年的65%降到42%了。 更重要的是,2025年9月中吉乌铁路通车了,这条南线新通道从中国新疆出发,经过中亚,连着土耳其进入欧洲,完全绕过了中东欧的口岸,通车第一个月就接了32列中欧班列,而且数量还在快速增加。 波兰国内反对关闭口岸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华沙物流协会带着200多家企业一起写信,让政府赶紧重新开放口岸,说关闭口岸就是断自己的财路。 波兰最大的铁路运营商PKP集团也发声明说,再这么关下去,就会失去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合作的机会,而这个合作每年能给他们带来4亿欧元的收入呢。 在好多方面的压力下,波兰海关总署没办法,只能说部分通道“定向开放”,让那些提前申报好的班列先过,但每天能通过的数量只有正常时候的30%。 这次的事情也让大家看到,中欧班列的通道其实很有韧性。 不管是南线、中线的分流,还是新通道的使用,还有“铁路 + 海运”这种新办法,以及好多国家口岸一起配合,物流网络在出问题的时候,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能力。 波兰这么不讲信用,虽然让大家短时间内有点麻烦,但也让中欧物流通道变得更多元化了,“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想法也真正落实了。以后替代通道越来越成熟,中欧班列的“朋友圈”会越来越大,这条连接亚洲和欧洲的“钢铁纽带”也会越来越稳固。
中欧班列的“战略大动脉”,今天正式宣布“改道”!就在波兰内政部长今天悍然宣布“继
【17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