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议员对美国人说,请记住!日本在中国杀害100万人的时候,有54.4万人是

文史啊旺 2025-09-20 21:42:07

美国国会议员对美国人说,请记住!日本在中国杀害100万人的时候,有54.4万人是在美国帮凶下被杀死的。不愿做帮凶的人,请站起来! 说起二战前的太平洋局势,美国对日本的那些经济支持,总让人觉得复杂又扎心。那时候,日本从1937年夏天开始大举入侵中国,卢沟桥事变一打响,战火就烧了八年,造成中国军民上千万伤亡,其中平民死亡估计在三百万到两千万之间,日本军队的暴行从东北到华南,到处是血债。 这些数字不是随便说说,日本的军火和燃料,很多都靠美国企业源源不断供应过去。 石油、钢铁、废铁,这些东西直接帮了日本的忙,让他们的坦克飞机在中国土地上多跑了好几年。拜伦·尼科尔森·斯科特,这位加州民主党众议员,就在1938年公开点出这事儿,他直指美国出口政策间接导致中国至少五十四万四千平民丧生,这数字虽是基于当时报告的估算,但戳中了很多美国人的痛点,也逼着国会开始反思对日贸易。 日本侵华那几年,美国的经济援助确实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罗斯福政府嘴上说中立,实际上企业界忙着做生意。1937到1941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的石油占其总进口的八成以上,钢铁和废铁也差不多五成,这些货直接喂饱了日本的战争机器。 比如,标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石油,就往日本船上装了成吨的原油,日本飞机轰炸中国城市时,油料多半来自加州油井。 废铁出口更夸张,美国报废的铁路轨道和汽车零件,全被熔了做炮弹壳。日本的军工生产,本来资源短缺,全靠这些进口续命。中国战场上,日本的推进速度和火力强度,跟这些供应脱不了干系。历史学家算过,日本战争经济对美出口依赖度高到吓人,1937年美国对日出口额就占日本总进口的一半多。 斯科特的那个讲话,就卡在这个节骨眼上。1938年5月,在洛杉矶一个公开场合,他直球输出,说日本在中国杀掉的一百万平民里,至少五十四万四千是美国间接帮的腔。这数字出自当时国务院和商务部的报告估算,基于日本军力维持所需的物资比例推出来的。 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屠杀行动,离不开后勤补给,而美国企业提供的燃料和金属,让这些行动多持续了好几个月。斯科特点名那些钢铁厂和石油巨头,他们明知货物去向,还签合同发货。讲话一出,报纸头条就炸了锅,华裔社区和反战团体开始串联,港口示威也多了起来。加州码头工人罢工,拒载对日货物,这股风气直接传到华盛顿。 这事儿不是孤立的,美国社会里,早就有声音在喊停。1937年卢沟桥后,美国民调显示,九成五的人反对给日本或中国贷款,觉得该隔岸观火。 但企业游说集团压力大,国会里亲日派也多,罗斯福起初走中立路线。斯科特的发言,像一记闷棍,提醒大家,赚钱归赚钱,但血债不能沾手。中国战场的惨状,通过传教士和记者的报道传回美国,南京事件后,更多人醒过味来。日本军队在那儿杀了二三十万平民,强奸和焚烧更是家常便饭。 从经济数据看,美国对日出口的峰值就在1937到1939年。商务部报告显示,1937年美国对日出口总额超两亿美元,石油一项就占大头。 日本的海军和空军扩张,全靠这些进口,要不然早卡壳了。中国抵抗拖了八年,部分因为日本后勤稳,但也因为美国援助让日本多撑了两年。斯科特在讲话中强调,这不是道德说教,而是国家利益问题,继续供货,早晚把自己拖下水。果然,1939年,美国开始小步刹车,先是废铁出口道德禁运,钢铁也跟上。 这些措施虽不彻底,但让日本油料储备紧张起来。 转到1940年,形势更紧。罗斯福签了出口控制法,限制航空燃料和机械出口,日本进口量直线掉。商务部数据,1940年对日石油出口比1939年少四成,日本开始从荷属东印度抢油。 斯科特的早年呼吁,成了这些政策的铺垫石。国会辩论时,有人翻旧账,引用他的报告,推动禁运升级。1941年7月,美国冻结日本资产,切断剩余贸易,日本油料储备只够一年,这直接逼他们南进,珍珠港事变就这么爆了。 历史学家说,这轮经济战,是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索,美国从援助者变成对抗者,拐点就在这儿。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文史啊旺

文史啊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