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负责人张忠谋嘲讽:大陆虽有100万亿,但连一块高端芯片都造不出来!美媒跟着

古今知夏 2025-09-20 23:46:19

台积电负责人张忠谋嘲讽:大陆虽有100万亿,但连一块高端芯片都造不出来!美媒跟着嘲讽:中国人才就是帮我们培养的,硅谷里有成千上万名北大清华学子在为我们服务!对此,施一公无奈叹息:他们宁愿在美国平庸,也不愿回国高光! 先拆张忠谋嘲讽背后的 “算盘逻辑”。他绝非随口放炮,而是站在台积电 “利益立场” 精打细算。当下台积电凭高端代工业务,垄断全球近 60% 高端芯片市场,而这份额的 “核心支柱”,正是美国的技术授权与市场订单。 张忠谋心里门清,一旦大陆突破高端芯片技术,首当其冲的就是台积电的 “饭碗根基”—— 要知道大陆是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市场,每年进口芯片耗资超 3000 亿美元。 他喊出 “大陆造不出高端芯片”,表面是贬低,实则是 “稳住阵脚”:一边讨好美国,巩固技术合作;一边给大陆企业 “泼冷水”,延缓追赶步伐。 可现实早已打了他的脸。去年大陆半导体领域投入超 1600 亿美元,比台积电全年营收还多 300 亿,且投入不是 “撒胡椒面”,而是 “精准攻坚”:中芯国际悄悄打通 N+2 工艺,虽不及台积电 3 纳米,但已能覆盖中端设备需求; 华为 Mate60 Pro 搭载的麒麟 9000S,更是用国产设备攒出的 “硬气之作”。这足以证明,大陆不是 “无能为力”,而是 “稳步追赶”。张忠谋的嘲讽,更像 “色厉内荏”— 他怕再等两三年,台积电的技术优势就会 “土崩瓦解”。 再看美媒 “中国人才为美服务” 的论调,这话看似有理,实则 “断章取义”。硅谷确实有不少北大清华学子,谷歌 AI 部门华人工程师占比超 30%,英伟达芯片设计团队也有不少中国毕业生。 但美媒故意隐瞒关键背景:早年大陆芯片产业 “尚处萌芽”,硅谷的研发条件、薪资待遇,是国内企业 “望尘莫及”;而近年局势已 “乾坤扭转”— 华为海思、中芯国际的年薪,能与硅谷中型公司持平,还能提供核心研发岗位。 去年从硅谷回流的华人工程师减少 40%,不少人宁愿降薪也要回国,只因在大陆能赶上产业 “黄金爆发期”,而在美国,多数人只能做技术链上的 “螺丝钉”。 施一公的叹息,并非单纯可惜人才流失,而是点出 “深层症结”:早年大陆科研环境确有短板。十年前,国内高校搞芯片研发,买台进口光刻机要等半年,申请经费 “流程繁琐”;而美国斯坦福实验室,学生随时能用先进设备,有想法就能 “快速落地”。 但如今短板正 “逐一补齐”:合肥建 “量子芯片实验室集群”,设备采购周期缩至 3 个月;深圳给芯片人才提供 “人才房 + 研发补贴”,还协调家属就业、子女上学。去年清华微电子毕业生留国内企业的比例超 70%,比五年前 “翻了一倍”。 这场 “芯片口水战” 背后,更藏着全球产业链的 “暗潮涌动”。美国近期又向台积电施压,要求 3 纳米产能优先供应苹果、高通,不许给大陆代工。 可台积电不敢 “彻底翻脸”——去年大陆市场占其 25% 营收,丢了这块市场,台积电半数工厂得 “停工待料”。 所以张忠谋一边跟着美国唱衰,一边悄悄在南京扩建 28 纳米产线,生怕错过大陆中端市场。这种 “两面讨好”,恰恰说明大陆芯片市场的分量,早已 “举足轻重”。 还有个 “关键局势” 被忽略:全球芯片产业正从 “高端垄断” 转向 “分层竞争”。以前台积电、三星垄断高端,大陆只能买中端、低端;现在大陆在中端市场 “站稳脚跟”, 去年自主生产的 14 纳米芯片,满足国内 30% 需求,挤压了台积电台、三星的中端份额。美国想靠技术封锁把大陆锁在低端,可大陆玩起 “迂回战术”— 在车规芯片、工业芯片领域发力,去年车规芯片自主率从 5% 涨到 15%。 这些领域虽非 “顶尖高端”,但市场规模大,能养活产业链,等产业链成熟了,再回头冲击高端,这正是大陆的 “长远布局”。 张忠谋、美媒的嘲讽,本质是不想看到现有格局被 “打破重塑”。可产业发展规律从不是 “谁嘴硬谁赢”— 二十年前没人信大陆能造高铁,如今中国高铁技术 “全球领先”;十年前没人信大陆能造大飞机,如今 C919 拿到上千架订单。芯片产业虽更复杂,但道理相通:只要方向对、肯投入、能留才,突破只是 “时间问题”。 信息来源:凤凰卫视的《领航者》节目中,张忠谋提到 “大陆已经在和我们做晶圆制造方面的竞争,不过要在制程方面竞争(胜过台积电),不是只是花很多钱、举全国之力就可以做成的” 。

0 阅读:431

评论列表

寒江孤雪

寒江孤雪

1
2025-09-21 18:45

在美国平庸,在国内高光,你说的是真的吗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