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一个嫂子今年50多岁了,育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家,她的老公因病离世多年,现在只有

芦苇飘雪 2025-09-21 10:05:34

老家一个嫂子今年50多岁了,育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家,她的老公因病离世多年,现在只有她一个人过着单身的生活。但谁也没想到,去年冬天,嫂子突然在村里开了家“便民小食堂”,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挤满了人,连邻村的人都特意来吃饭,把冷清的老房子变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我第一次听说这事,是去年过年回老家。我妈跟我说:“你李嫂子可厉害了,一个人开了食堂,每天忙前忙后,比年轻媳妇还利索。”我有点惊讶——印象里的李嫂子,一直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当年她老公走的时候,两个儿子还在上小学,她一个人靠种几亩地、帮人缝补衣服拉扯孩子,脸上总带着愁容,怎么突然就有勇气开食堂了? 第二天中午,我特意去了李嫂子的食堂。院子里搭了个简易棚子,摆着四张桌子,嫂子正围着围裙在灶台前忙活,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却笑得格外精神。看见我来,她赶紧擦了擦手:“丫头回来了?快坐,正好尝尝我今天做的红烧肉。” 我坐在桌边,看着嫂子熟练地切菜、颠勺,不一会儿就端上了几道菜:红烧肉油亮诱人,炒青菜翠绿爽口,还有一碗冬瓜丸子汤,香气扑鼻。旁边桌坐着几个老人,一边吃饭一边跟嫂子聊天:“嫂子,你这手艺比城里饭店还好,以后我们不用自己做饭了,天天来你这儿吃。”嫂子笑着说:“只要你们不嫌弃,我就一直做。” 吃饭的时候,我问嫂子怎么想起开食堂的。她叹了口气,慢慢说起缘由:“去年秋天,我去村头给你王大爷送菜,看见他一个人在家啃冷馒头,说儿子在城里打工,自己年纪大了,做饭不方便。我心里不是滋味,想着村里像他这样的老人还有不少,有的儿女不在身边,有的行动不便,吃饭都是对付。后来我就想,不如开个食堂,给大家做口热乎饭,也能给自己找点事做。” 可开食堂哪有那么容易。一开始,嫂子把自己攒的养老钱拿出来,翻修了老房子,买了厨具和食材,还请了村里一个手脚麻利的婶子帮忙。没想到刚开业的时候,没什么人来——有人觉得食堂的菜不如家里的干净,有人觉得花钱吃饭不划算。嫂子没气馁,每天天不亮就去镇上买新鲜的菜,菜价定得比成本还低,还特意给老人做软乎的饭菜,有时候老人忘了带钱,她也笑着说“下次一起给”。 有天晚上,村里的张奶奶突然晕倒在家里,多亏嫂子去送晚饭,及时发现,喊人把张奶奶送了医院。张奶奶出院后,特意带着儿子来感谢嫂子,还在村里到处说:“要不是李嫂子,我这条老命就没了!她的食堂不仅饭菜好吃,还贴心,咱们都该去捧捧场。”从那以后,来食堂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嫂子的日子也变得忙碌又充实。 今年春天,嫂子的食堂还多了个“课后托管”的活儿。村里很多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放学后没人管,嫂子就把他们接到食堂,让他们在院子里写作业,自己忙完了还帮他们辅导功课。有次我去食堂,看见几个孩子围着嫂子,叽叽喳喳地问问题,嫂子耐心地给他们讲解,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暖。 两个儿子一开始不理解,觉得嫂子年纪大了,没必要这么累。大儿子还特意回来说:“妈,我们给你钱,你别开食堂了,在家好好休息。”嫂子却摇摇头:“我开食堂不是为了钱,是觉得日子过得有意思。看着大家吃着我做的饭,看着孩子们开心,我心里比什么都甜。”后来儿子们看到嫂子精神越来越好,还经常帮着给食堂送菜、修水管,成了嫂子的“得力助手”。 上个月回老家,我又去了嫂子的食堂。院子里的花开得正艳,老人们在树下下棋,孩子们在旁边玩耍,嫂子在灶台前哼着歌做饭,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我问嫂子累不累,她笑着说:“累是累点,但心里踏实。人啊,不管多大年纪,都得有个奔头,有件自己喜欢的事做,日子才过得有滋味。” 看着嫂子忙碌的身影,我突然明白,幸福从来不是靠别人给予,而是靠自己创造。李嫂子虽然一个人生活,却用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不仅温暖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她让我知道,不管身处什么样的境遇,只要心中有热爱,有善意,就能把平凡的日子过出不平凡的精彩。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112
芦苇飘雪

芦苇飘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