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柯克遇刺身亡,不料遗物中竟发现了一段对中国的评价。怪不得美国近些年的发展越来越烂,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柯克一直认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他多次指出,美国在消费、投资等方面与中国经济联系密切,某种程度上是在帮助中国发展经济,同时也无意间支持了中国军事力量的提升。 柯克作为特朗普的亲密盟友,被视为"特朗普接班人"的保守派青年领袖,在犹他山谷大学的演讲现场被枪手击中脖部身亡,年仅31岁。 这位"美国转折点"组织创始人,生前一直致力于在高校传播保守派思想,影响年轻一代。他的突然离世,不仅让特朗普失去了一个重要政治推手,更让美国政坛失去了一位对中美关系有着独到见解的声音。 在柯克留下的私人笔记中,有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分析:"美国消费者每年为中国制造贡献数千亿美元,这些资金最终转化为中国的研发投入和军事预算。 我们一边抱怨中国军力增长,一边又通过沃尔玛和亚马逊为这种增长买单。"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正是中美经济关系复杂性的真实写照。 数据显示,2024年中美货物贸易额达6883亿美元,服务贸易额达1558亿美元,较2017年分别增长18%和34.7%。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而中国则是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 这种深度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任何"脱钩"的尝试都会付出巨大代价。但柯克认为,正是这种经济联系,让中国获得了持续发展的资金和技术。 更值得关注的是,柯克在遗物中提到,美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与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升。 而科技进步又直接转化为军事能力的增强。近年来,中国军事实力的提升有目共睹:从三艘航母到055型驱逐舰,从歼-20隐形战机到高超音速导弹,中国正在多个领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上将曾坦言,中国的军事实力提升速度让他"夜不能寐"。中国每年能够生产2艘潜艇,而美国只有1.4艘;中国每年能造出6艘作战舰艇,美国仅有1.8艘。 这种产能差距背后,正是制造业基础的此消彼长。柯克生前多次警告,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最终会危及国家安全。 柯克的遇刺,让这些未竟的思考显得尤为珍贵。他看到了中美竞争的本质不仅是军事和科技的较量,更是经济模式和产业政策的比拼。 中国通过"制造强国"战略,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而美国虽然也提出"再工业化",但效果有限,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11.9%下滑至2024年的10.0%。 在柯克看来,美国近年来的发展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华政策的自相矛盾:既想遏制中国崛起,又离不开中国制造;既抱怨贸易逆差,又不愿减少消费。 这种战略上的摇摆,让美国在中美竞争中逐渐丧失主动权。而中国则通过清晰的产业政策和持续的技术创新,一步步缩小差距。 柯克的离世,让这些尖锐的思考戛然而止。但他留下的分析,或许能帮助美国重新审视对华政策。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双方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广泛的共同利益。 如何在竞争中保持理性,在博弈中寻求平衡,将是决定未来两国关系走向的关键。读者朋友们,你们认为美国应该如何调整对华政策?是继续对抗还是寻求合作?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美国承认,特朗普对华战略重大误判,美媒猛然发现:中国在抛美债。终于有自知之明了,
【15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