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愿军飞行员刘玉堤在返航途中,无意间发现,自己身下竟有一群黑压压的敌机,足有六七十架! 抗美援朝那几年,志愿军队伍里出了不少敢打敢拼的英雄。 有位飞行员,在飞机快没油、弹药也快用完的时候,突然撞见五六十架美军飞机。 换一般人可能先想着保命返航,可他偏不,硬是冲上去打了一场漂亮仗。 这位英雄,就是志愿军飞行员刘玉堤。 1951年,朝鲜清川江上空,刘玉堤刚完成一次战斗任务,正驾驶着米格15战机往回飞。 就在他准备返航的时候,眼角瞥见云层下面黑压压一片。 仔细一看,全是美军的飞机,一架接一架连成长长的队伍,数下来得有五六十架,这场景换谁都得捏把汗。 刘玉堤当时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赶紧躲进云层,趁着敌机没发现赶紧返航,保住自己;要么冒险冲上去,打乱敌机编队,给后面还要返航的战友们扫清危险。 他没多想,握着操纵杆的手紧了紧,选择了后一条路。 要知道,刘玉堤能有这样的胆量,不是凭空来的。 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飞行员,15岁就参加了革命,跟着队伍在抗日战争里摸爬滚打过,早就把“不怕难”刻进了骨子里。 后来国家要组建空军,他被选去“东北老航校”学飞行。 那时候的训练条件,说出来很多人可能都不信。 航校第一架飞机是靠马车给拉来的,教练机用的都是苏联淘汰下来的老旧机型。 机身到处是补丁,仪表盘有时候还不准,就连驾驶座上的安全带都是用一根麻绳替代的。 可就是这样艰苦的训练环境,依然为祖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飞行员。 1951年的时候,刘玉堤已经是志愿军空3师7团1大队的大队长。 那时候中美空军的实力差得不是一点半点,美军飞行员大多参加过二战,飞了上千小时,经验老到得很。 反观志愿军,飞机不足200架,平均飞行时间只有14小时38分,好多人都是刚毕业就上了战场,甚至有些飞行员都没有打过实弹。 刘玉堤第一次参加空战的时候,心里也有点紧张。 看到敌机过来,他在800米开外就开了火,结果没打中,还浪费了弹药。 后来,他对着空战记录一点点琢磨,总结经验,再上战场,他越来越沉着,打中的敌机也越来越多。 说回清川江上空那次遭遇战,刘玉堤盯着下面的敌机群,没敢贸然冲进去。 他仔细观察,发现敌机编队的尾部,有两架F84战机飞得有点远,跟其他飞机拉开了距离,掩护也没那么严实。 他悄悄把飞机的加力装置关掉,这样飞机飞起来声音小,不容易被发现。 然后慢慢压低高度,从云层缝隙里俯冲下去,朝着那两架敌机靠近。 等到距离只有150米的时候,他稳稳握住操纵杆,对准前面那架敌机按下炮钮。 “咚”的一声,炮弹精准命中。 那架美军飞机瞬间冒起黑烟,摇摇晃晃往下坠,最后在地面炸开一团火。 刘玉堤没敢停留,赶紧调整方向。 可就在这时候,旁边的敌机发现了他,一发炮弹打了过来。 弹片正好击中他的飞机,座舱盖一下子碎了,冷风“呼呼”往里面灌,燃油也开始顺着裂缝往外漏。 刘玉堤没慌,眼睛紧紧盯着另一架还没反应过来的敌机。 他操控着受伤的飞机,继续靠近,直到距离只有130米,再次按下炮钮。 又一架敌机被击中,冒着烟往地面掉。 连续损失两架飞机,美军机群一下子乱了。 十多架敌机放弃原来的编队,一起朝着刘玉堤围过来。 刘玉堤靠着对飞机的熟悉,一会儿钻进云层躲一躲,一会儿又突然冲出来,跟敌机兜圈子找机会返航。 为了节省燃油,他关掉了一台发动机,靠着另一台发动机和滑翔,慢慢朝着浪头机场飞去。 等他终于把飞机降落在跑道上的时候,油箱里几乎一滴油都没剩了。 地勤人员跑过来检查,都吓了一跳,座舱盖碎了大半,仪表盘全裂了,机身还有好几个弹孔,燃油箱也漏得差不多了。 谁都没想到,这样一架受伤的飞机,还能安全飞回来。 这次空战,刘玉堤一个人击落了四架美军敌机,创下了志愿军空军单次空战的纪录。 他也喜提了一个“刘大胆”的外号。 这个外号一点不夸张,现代空战里,150米距离开火,就跟地面上两个人贴身打架一样危险,稍微差一点就会撞上,可刘玉堤一点没犹豫。 刘玉堤后来还参加过不少次空战,每次都冲在前面。 现在,距离那场空战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可刘玉堤的故事还在被人提起。 当年那些志愿军飞行员,凭着过硬的技术和不怕死的精神,在朝鲜的天空上,硬生生把美军的嚣张气焰打了下去,捍卫了咱们国家的尊严。 他们身上那种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挑战,也都需要像刘玉堤这样的英雄。 记住这些英雄,学习他们的精神,咱们才能把日子过得更好,把国家建设得更强。 刘玉堤和他的战友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会一直激励着后人,一步步往前闯。 来源:央视网-英雄功臣-刘玉堤
志愿军的王牌军长,基本上都是中将军衔,只有一人是少将,他是谁“1950年11月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