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两座机场停飞!北欧高价反无人机系统,为啥拦不住"空中不速之客"? 当地时间9月22日晚,丹麦哥本哈根机场塔台突然拉响警报——雷达捕捉到多架不明无人机朝跑道移动,不到半小时,15个航班被迫转飞,近5000名旅客滞留候机大厅,这场停运一断就是4小时。 没想到23日凌晨3点,挪威奥斯陆机场又遇同款麻烦,北欧航空SK801航班紧急转降,48小时内第二起无人机干扰事件,让北欧航空安全神经紧绷。 按理说挪威早砸了7.5亿挪威克朗买反无人机设备,可实际用起来却处处碰壁:奥斯陆机场周边峡湾让信号乱反射,每5次警报就有1次是误报;哥本哈根机场旁的风力发电机,还给雷达留了探测盲区。 更头疼的是,现在"黑飞"无人机都用上了跳频技术,1秒切换多个频点,传统干扰设备根本跟不上,欧洲警方还发现,每8架无人机里就可能有1架被非法改装,篡改GPS就能绕过电子围栏。 北欧各国也急着补法规:冰岛要求无人机全登记,挪威违规最高拘6个月,可法律还是追不上技术——哥本哈根警方明明知道无人机来自12公里外的居民区,就是抓不到操控的人。 欧盟早有规定让无人机装"电子身份证",瑞士用着效果不错,挪威却要等到2026年才推行,这空窗期成了安全隐患。 直到23日傍晚,哥本哈根机场才恢复80%航班起降,跑道边的激光反制设备还在默默运转。现在天上的无人机越来越多,飞机和无人机本该各走各的路,可管控没跟上就容易出乱子。 这场48小时的停飞风波,其实也在提醒全球:天空越来越挤,怎么给飞行器划好安全边界,还得好好琢磨琢磨。
俄罗斯被打懵了,卢甘斯克最大的弹药库被端了,殉爆烟花创历史新高,1.9万架无人机
【58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