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一个中国小伙掉入北大西洋,靠喝鸟血、吃鲨鱼撑了133天,然而,一架路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9-23 21:44:23

1942年,一个中国小伙掉入北大西洋,靠喝鸟血、吃鲨鱼撑了133天,然而,一架路过的货船上有个人看见他后,大喊:别救! 这个中国小伙叫潘濂(英文名彭林),当时只有25岁,是一名在英国商船“斑莱门德”号上工作的中国水手。 那天,船刚从南非开普敦港驶出不久,就被纳粹德国的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船迅速沉没。潘濂侥幸逃出生天,穿上救生衣爬上了一只小小的木制救生艇。 救生艇上的物资少得可怜:只有一块帆布、几筒饼干、一罐淡水、几发照明弹和一支手电筒。 茫茫大西洋,他一个人漂泊。每一天都得精打细算,每天就吃两三块饼干,喝几小口淡水。他渴望有船只能发现他,但好几次希望都落空了。 有一次,一艘货船从他附近驶过,却没有看到他;还有一次,一架美国巡逻飞机在上空盘旋,最终还是飞走了。 更让他感到绝望的是,甚至有一艘纳粹潜艇发现了他,但没有伤害他,也没有救他,只是把他丢在那里听天由命。 淡水很快喝完了,食物也所剩无几。潘濂没有放弃,他把救生衣上的帆布拆下来做成一个小容器,用来收集雨水。 没有食物,他就想办法钓鱼。没有鱼线,他就把救生艇上粗硬的缆绳慢慢捣鼓成细软的线,用最后仅存的一点点饼干屑做诱饵。幸运的时候能钓到鱼,他就把鱼肉切成生鱼片吃,鱼血就成了他的“饮料”。 有时候,海鸥会被救生艇上晒的鱼片吸引过来。潘濂想起小时候掏鸟窝的经历,就用海草编成一个假鸟窝,放上鱼片做诱饵,贪吃的海鸥一落下来就被他捉住。他吮吸海鸥的血和内脏里的水分,再吃它的肉,这又能帮他多撑几天。 为了维持体力,天气好的时候,潘濂会下海围着救生艇游泳。大西洋的烈日把他晒得浑身黝黑,看起来简直像个非洲渔民。 鲨鱼经常在救生艇周围出没,潘濂居然打起鲨鱼的主意。他加固了鱼线,用海鸥的残肉做诱饵,经过一番搏斗,真的成功钓到鲨鱼。鲨鱼的血缓解了他的口渴,鱼鳍成了美味佳肴。 潘濂用“一”和“×”在帆布上记录日子,分别代表白天和黑夜。不管天气多恶劣,每天清晨,他都会把那张已经被风雨摧残得千疮百孔的帆升起来。这张帆对他来说,不仅是求生的工具,更是精神支柱,代表着希望 。 经过131天的漂流,潘濂终于被一艘经过的货船发现并救起,被送到巴西贝伦港。尽管经历了这场磨难,他上岸时居然不需要人搀扶,身体依然有力量。 后来他去了美国纽约,受到热烈欢迎。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亲自授予他大英帝国勋章,表彰他的勇气和毅力。美国国会甚至通过一项特别的移民法规,欢迎他定居美国。 潘濂的故事迅速传开,英国海军部将他的生存经历印成小册子《永不消失的风帆》,发给每一艘舰船和海军学校的学生,成为航海生存的经典教材。 而那个大喊“别救”的人,或许正是战争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缩影。当时二战正激烈,大西洋上德国U型潜艇肆虐,采用“狼群战术”袭击盟军商船和运输船。 仅1939年至1945年间,就有约3600多艘盟国商船被击沉,7万多名船员和海员丧生。在这种高度警惕和猜疑的氛围下,一些船只可能不敢轻易施救,生怕是德军设下的陷阱。 潘濂的经历,只是二战中中国海员英勇事迹的一个缩影。当时有近4至5万名中国海员服务于盟国商船队,他们活跃在北大西洋航线、库拉索石油运输线、北极航线等所有主要航线上,冒着巨大风险运送物资。 无数中国海员在战争中献出了生命,例如1942年“独眼巨人”号被德军潜艇击沉,就造成79名中国海员遇难。这些中国海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潘濂以及无数像他一样的中国海员,用生命捍卫了“海上生命线”的畅通。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生存奇迹,更代表着中国海员在二战中的巨大贡献和牺牲精神。 像潘濂这样的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所迸发出的惊人意志力,让我们看到:哪怕希望再渺茫,生命总能找到出路。 信息来源: 海南日报:《海南鲁滨逊”传奇:海上漂流133天获救生还》 科普中国网:《读懂中国“海魂”:永不消失的风帆》 中国侨网:《独臂船长徐京坤:想让大家看到中国人可以航行得那么远》 人民网:《郭川完成壮举非情感冲动 被人误解不改航海生涯》 中国海事发布:《烽火航程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海员》

0 阅读:119
良奥谈娱乐圈

良奥谈娱乐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