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6年,汉武帝派出8批人,轮流审问张汤,可是张汤坚决不认罪。直到赵禹意味深长地问他:“皇上派8批人审你,你何必还要狡辩呢?”张汤无奈,给汉武帝写下绝笔。后悔之下,汉武帝连杀三个长史。 赵禹走后,牢房里只剩一盏孤灯摇曳。张汤摩挲着粗糙的墙壁,想起自己从刀笔吏一路做到御史大夫的光景,眼眶忽然热了。他不是没见过官场险恶,当年审理陈阿娇巫蛊案,三百多人连坐丧命,那时他就知道自己的铁腕会得罪人,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事情的由头藏在一桩小事里。汉文帝陵园里的下葬钱被偷了,丞相庄青翟约好和他一起向汉武帝谢罪,到了御前他却改了主意——这事本与他无关,何必平白担责。就这一下,彻底得罪了庄青翟。丞相府的三个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早就恨他,当年张汤发迹后对他们态度倨傲,几人正好借着这个由头,联起手来设了个局。 前八批审问的官员,个个带着预设的罪名来套话,张汤都一一顶了回去。他自恃清廉,这辈子经手的案子无数,却从没拿过不义之财,坚信皇上总会查清真相。直到赵禹开口,那句“皇上派8批人审你”像把锤子,敲碎了他最后的希望。他忽然懂了,自己从来都是皇上手里的刀,刀锋利了会伤人,磨钝了或者碍眼了,就该被丢弃。 绝笔信写得简短却字字泣血。他在信里说自己出身刀笔吏,能做到三公之位全靠陛下恩宠,绝无贪腐之事,陷害他的正是那三个长史。写完把笔一掷,伸手摸向枕头下的匕首——那是汉武帝早年赐给他的,如今倒成了了断的工具。 消息传到宫里时,汉武帝正在批阅奏折,看到绝笔信先是冷笑,觉得张汤到死都在狡辩。他随口下令抄家,想看看这个“清廉”的御史大夫家里藏了多少油水。可派去的人回来禀报,张汤家连像样的宅院都没有,家具全是旧的,翻遍全屋只找到五百金,还全是皇上历年的赏赐,一分没动。 更让汉武帝心惊的是张汤母亲的态度。家人本想厚葬张汤,老太太却拦着说:“我儿是天子之臣,被人诬陷而死,哪配厚葬?”最后只用一辆牛车拉着没有外椁的棺材,草草埋了。汉武帝听到这话,手里的玉杯“当啷”掉在地上,瞬间明白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那些所谓的“证据”,不过是群臣嫉恨的栽赃;那些轮番的审问,竟是把忠臣往死路上逼。他想起张汤当年审理案件时的尽心,想起他为朝廷整肃吏治的决绝,越想越悔,当即拍案而起。 三天后,朱买臣、王朝、边通三个长史被押赴刑场,丞相庄青翟也因牵连其中,被迫自杀。汉武帝特意下旨厚葬张汤,还把他的儿子张安世召到身边重用,后来张安世成了西汉有名的贤臣,封了富平侯。 宫里的老臣都说,那次之后,汉武帝审阅奏折时总会多留个心眼,遇到群臣弹劾的案子,总要反复核查才肯定罪。张汤的死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官场的人心险恶,也让这位帝王明白了“兼听则明”的道理。 或许在权力的棋局里,难免有棋子被牺牲,但公道从不会缺席。张汤用性命守住的清白,最终还是换来了迟来的昭雪。 出处:历史故事改编,参考《史记·酷吏列传》及相关史料
公元前116年,汉武帝派出8批人,轮流审问张汤,可是张汤坚决不认罪。直到赵禹意味
历史趣闻社
2025-09-24 10:24:26
0
阅读:89
无声的雨
[赞][赞][赞]
用户17xxx85 回复 09-24 11:42
张汤够狠够阴,拉这么多人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