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3日,按照乌克兰方面的说法,乌克兰情报部门搞回来了一批俄军战损图片

天天纪闻 2025-09-24 15:45:24

当地时间9月23日,按照乌克兰方面的说法,乌克兰情报部门搞回来了一批俄军战损图片,画面证实了,俄军在位于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部署的大批俄军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系统被毁。   画面中,俄军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发射车,运输车被炸,乌克兰媒体报道,这一支俄军导弹部队,遭到了14架乌克兰军队自杀无人机/巡航导弹的精确轰炸,导致了全军覆灭。   但俄罗斯方面的说法要克制得多,只承认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一处军事仓库遭袭,提到至少1辆9P78-1发射车和5辆9T250运输车被烧毁,虽然没提“全军覆灭”,但也首次确认了伊斯坎德尔-M系统的重大战损。   要知道这套系统可是俄军战术打击的王牌,一套完整的作战单元包括发射车、运输车、指挥车和保障车,这次一口气损失6辆关键车辆,不管怎么算都是伤筋动骨的损失。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可不是前线,它在俄罗斯南部,距离乌克兰边境直线距离超过500公里,之前虽然也有过零星空袭,但从没打到过如此重要的导弹部署点,这事儿本身就透着不寻常。   先说说这被打中的伊斯坎德尔-M到底有多金贵。根据公开数据,这套系统是俄军现役最先进的战术弹道导弹系统之一,射程能到500公里,精度误差不超过10米,既能带常规弹头也能装核弹头,一直是俄军用来打击乌克兰纵深目标的主力。   之前西方智库就分析过,2024年俄罗斯把这导弹的产量翻了三倍,一年造了700枚,到2025年上半年储备量已经有600枚左右,按理说装备保障应该很充足,但这次损失的是发射和运输平台,这些可不是短时间能补上来的。   发射车9P78-1是全地形设计,能在复杂路况快速机动,本来就是为了躲避打击,结果还是被端了窝,这背后暴露的问题比损失几辆车更严重。   再看乌克兰这边的打击能力,能把14架无人机和巡航导弹送到500公里外的俄罗斯本土,还能精确命中军事目标,这显然不是小打小闹。   之前乌克兰用的自杀无人机大多是改装的民用型号,射程有限,这次能打到克拉斯诺达尔,很可能是用上了西方援助的远程巡航导弹,或者是他们自己改进的新型号。   而且从打击效果看,14架装备形成了密集突击,刚好针对导弹部队的部署特点——发射车和运输车通常会集中停靠在仓库周边,一次饱和打击就能一锅端。乌克兰媒体特意强调“情报部门搞回战损图片”,这也是在秀肌肉,证明他们能精准掌握俄军在本土的部署动向,情报能力不可小觑。   但这里面也有疑点,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之前并不是俄军的重点设防区域吗?今年9月17日当地机场才刚恢复运行,距离遇袭不过6天,难道防空系统还没完全到位?   7月份的时候这里就遭遇过乌军空袭,但那次规模不大,没造成这么大损失。   这次导弹仓库遇袭,按理说应该有S-300或者S-400防空系统掩护,结果14架无人机和导弹愣是突破了防线,要么是防空部署出现了漏洞,要么是乌克兰的突防技术有了新突破。   俄罗斯方面没提防空系统的情况,这本身就很耐人寻味,要是真拦下来了,肯定会大张旗鼓宣传,现在只字不提,大概率是没防住。   从双方的反应也能看出点门道。乌克兰这边高调放图,媒体铺天盖地报道,明显是想通过这事儿提振士气,同时威慑俄军——你就算躲在本土也不安全。   而俄罗斯方面则显得比较低调,只在官方通讯社简单提了句军事仓库遭袭,没说具体损失有多严重,也没提后续的报复措施。   这种反差其实也反映了双方的战略心态,乌克兰现在需要通过这种“远程奇袭”来打破战场僵局,而俄罗斯则不想让外界觉得本土安全出了大问题,尤其是在导弹部队这种核心力量上栽了跟头,说出去确实没面子。   还有个细节不能忽略,俄罗斯方面说遇袭的是“军事仓库”,而乌克兰说是“导弹部队部署点”,这两种说法其实指向不同。   如果是仓库,可能只是存放装备的地方,人员不多;如果是部署点,那就是作战部队的驻地,损失可能不止装备。   但不管是哪种,6辆关键车辆被毁都是实打实的损失,一套伊斯坎德尔-M作战单元通常需要2-3辆发射车和4-5辆运输车配合,这次一下子没了1辆发射车和5辆运输车,等于直接废了半个作战单元。   而且这些车辆上很可能还装载着导弹,殉爆之后的连带损失更大,现场图片里能看到车体被烧得扭曲变形,周围地面有明显的爆炸痕迹,估计弹药也没保住。   这事儿对后续冲突的影响也挺值得琢磨。乌克兰既然能打到克拉斯诺达尔,接下来会不会把目标对准更多俄罗斯本土的军事设施?   俄军肯定会加强南部地区的防空部署,尤其是导弹仓库和部队驻地,这就意味着要分散更多防空力量,前线的压力可能会有所缓解。

0 阅读:167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