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认为中国主导在香港成立“国际调解院“没有必要,而且可能容易造成联合国大家庭分

寒星点墨海渺 2025-09-24 20:01:16

美国认为中国主导在香港成立“国际调解院“没有必要,而且可能容易造成联合国大家庭分裂 香港这地方,本来就是东西方交汇的桥头堡,现在又多了一个国际调解院,总部就落户这儿。32国签了公约,近60国派人来,可美国一开口,就说这玩意儿没必要,还可能把联合国这个大家庭给拆散。调解院到底是帮大家和气的工具,还是大国拉帮结派的导火索?这场签约背后,藏着多大的故事? 2022年,中国牵头,和18个国家一起推动这个公约的谈判。目标很简单,就是给国际争端多一条路子,不光靠法庭判输赢,还能通过协商调解,让各方坐下来聊出个结果。 这些年,全球贸易摩擦、投资纠纷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总觉得现有仲裁体系偏向大国的利益。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对话解决矛盾,这回就是实践这个理念。谈判分了好几轮,到2024年10月,在香港开了第五次会议,终于把公约敲定。 条款里强调调解的中立性和执行力,总部选香港,不是随便挑的。 香港的定位,也不是空谈。过去几年,它已经办过不少跨国调解案例,比如沙特和希腊的邮轮扣押纠纷,就靠这儿的中介摆平了。公约一出,发展中国家响应热烈,非洲国家、印尼、巴西这些地方,早早就表态支持。 为什么?因为现有国际仲裁,常常让小国吃亏,规则好像是为大玩家量身定做的。调解院一建,就多了一个平等的平台,大家能轮流说话,不用总担心输光家底。中国推动这个,就是想让全球治理更公平点,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路。 转到2025年5月30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办了公约签字仪式。33个国家代表现场签了字,成为创始成员。 还有20多个国际组织派人来,场面挺热闹。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代表中国第一个签了。 这些创始国里,大多是发展中国家,他们看重调解院能帮着解决贸易和投资的疙瘩。仪式上,大家讨论怎么把这个机制用起来,比如中东资源分配的争端,就能试试圆桌谈法。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美国跳出来了。国务院发言人通过媒体放话,说这个调解院没啥必要,还可能搞分裂联合国。 他们觉得这是中国推行特定价值观的工具,担心总部在香港,会削弱现有国际框架的统一性。美国代表没来现场,声明一发,媒体就炸锅了。说白了,美国不习惯中国在国际规则上发声,过去这些年,仲裁体系基本是西方把控,现在多一个东方味儿的选项,他们就觉得威胁。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想想,美国的逻辑是啥。表面上看,他们说怕分裂联合国,可联合国本来就是多边平台,多一种解决纠纷的办法,怎么就分裂了? 深挖下去,无非是规则主导权的拉锯。现有体系下,美国等发达国家占便宜多,发展中国家常有怨言。调解院一出,就给了弱势一方更多选择,美国自然不爽。 他们缺席仪式,也暴露了孤立的一面,西方国家几乎都没来,代表性确实成问题。 但这不影响大局,公约已经生效,预计2026年初开张运营。 从中国角度看,这调解院是积极探索,不是另起炉灶。中国一贯支持联合国核心作用,推动多边主义。 它不是要取代国际法庭,而是补充,帮着减少冲突。想想那些跨国投资案,小国以前赢面小,现在能通过调解争取发言权,这对全球稳定是好事。香港这儿,地理位置好,人才多,能当好桥头堡。首批案子估计很快就来,成员国也会扩充。 美国反对的调门高,但现实是国际社会需要解决问题,不是添堵。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闹腾半天,调解院这种机制正对路子,能促成共赢。 中国会继续支持这个平台,让它真正成为和事佬。 长远说,调解院的路子走得通,就能给全球治理添砖加瓦。发展中国家多了底气,争端少了火药味,中国的大国担当也体现出来了。这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大家一起往前走。香港的调解院,起步虽有波折,但前景亮堂。

0 阅读:0
寒星点墨海渺

寒星点墨海渺

寒星点墨海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