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码的疯狂:醉驾女撞碎3条命,“人情”不是递刀的借口 当血液酒精浓度飙至203mg/100ml,车速在限速40km/h的道路上冲到174km/h,00后女子黄某的方向盘早已成了夺命凶器。这场为去接前男友而开启的醉驾之旅,最终以追尾电动摩托车的巨响收尾,让一对情侣和未满3岁的女童当场殒命,也撞碎了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 更令人齿冷的,是这场悲剧背后的“共谋”与冷漠。肇事者黄某明知醉酒仍执意开车,男友孙某某在亲眼目睹其醉态后,竟毫无犹豫地交出车钥匙——这种纵容绝非“人情世故”,而是赤裸裸的“递刀杀人”。开庭时,黄某不仅拒绝道歉赔偿,甚至宣称自己“没错”,还反过来威胁受害者家属;车主一方仅抛出30万就想了事,全然无视三条逝去的生命。当受害者母亲哭着质问“我的孙女才3岁,她有什么错”,那些为肇事者辩解“年龄小”的声音,早已成了对生命最残忍的亵渎 。 法律的天平从不会为侥幸倾斜。与普通交通肇事罪不同,黄某和孙某某被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起诉,这个罪名最高可判死刑,恰是对其极端行为的精准定性。回望河南玛莎拉蒂撞宝马案,肇事者酒精含量167mg/100ml、车速130km/h,因赔偿千万获谅解才判无期;而本案中酒精浓度更高、车速更快、伤亡更重,且肇事者毫无悔意,家属坚决不接受和解,法律的严惩已是众望所归。 更该警惕的,是“借车”背后的安全漏洞。现实中,多少人抱着“碍于面子”“应该没事”的心态,将车辆借给醉酒或无证的亲友,却不知这种“好心”可能酿成大祸。正如网友所言:“车主借钥匙的瞬间,就成了悲剧的帮凶”。此案以血的代价警示世人:车钥匙不是普通物件,借出去前先想清楚——你递出的究竟是便利,还是通往深渊的钥匙? 当受害者家属在法庭上哭求“死刑立即执行”,当他们还要承受“想多要钱”的网暴诋毁,这场悲剧早已超越个体事件。它戳破了“醉驾是小事”的认知误区,更敲响了警钟:方向盘上的酒杯从来不是私事,而是关乎公共安全的高压线。 三条生命无法复生,一次审判或许能告慰逝者,但真正的救赎,在于每个成年人都守住底线——不做醉驾的肇事者,更不做纵容危险的“帮凶”。毕竟,人情再重,重不过一条人命。
简直太嚣张了!河南00后女生醉驾撞死3人案一审结束,受害者母亲说,在法庭上那个司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