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专家吴晗当年曾建议姚雪垠:“不要过于美化李自成,小说只写三卷就够了。”但雄心

云端绮梦绘星河 2025-09-24 20:58:10

明史专家吴晗当年曾建议姚雪垠:“不要过于美化李自成,小说只写三卷就够了。”但雄心勃勃的姚雪垠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评论家刘再复后来也指出:实事求是,《李自成》只有前两卷是精品,后面的创作逐渐呈退势,灵气日益减退。这一观点,细品之下,确有其事实依据。有人或许会认为,这是姚雪垠年龄渐长,体力不支,亦或是“江郎才尽”所致。然而,这些看法都未免过于片面。 笔者认为:《李自成》之所以呈颓势,其根源在于作品本身的创作基调与题材之间存在着无法排解的矛盾。农民起义军,作为历史上的一支特殊力量,其必然失败的结局似乎早已注定。而抒正义之师胜利豪情的内在情致,却与这一结局格格不入。这种矛盾,使得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显得颇为纠结。为了调和这一矛盾,姚雪垠在创作中设计了诸多情节。他描绘了农民起义军的内讧,揭示了其没有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以及缺乏相应的税收政策作后盾等弱点。然而,这些情节的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却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创作基调与题材之间的矛盾。 姚雪垠创作《李自成》的念头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产生。当时,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他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历史的兴衰变迁,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个计划一直未能实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才真正开始了这部长篇巨著的构思与创作。 从 1957 年开始,姚雪垠全身心地投入到《李自成》的创作中。他深入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为了写清楚明代宫廷的一个召对场景,他翻遍了《明实录》和《明会典》。 1963 年,《李自成》第一卷出版,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后,他继续努力,陆续完成了第二卷和第三卷的创作。《李自成》全书共五卷,以宏大的历史叙事构建出明末农民战争的全景图,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在读者面前。 第一卷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明朝末年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崇祯十一年(公元 1638 年)十月,清军进逼京城,京城戒严,明朝内部对于主战还是主和的问题产生尖锐冲突,崇祯在和战问题上犹豫不决,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皇室也风雨飘摇。同年冬,官军在潼关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激战,这便是著名的潼关南原大战。李自成在这场战役中兵败撤退,仅率十八骑突出重围,潜伏于商洛山中。在商洛山中,李自成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积极整顿军队,安抚百姓,等待时机东山再起。他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领导才能。 第二卷中,李自成在商洛山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崇祯十二年夏,商洛山中正流行瘟疫,李自成及手下将士染病,战斗力受到极大影响。明朝官军趁机围剿,内部也发生叛乱,可谓是内忧外患。然而,李自成和刘宗敏等人迅速采取行动,平定叛乱,成功粉碎了敌军的围剿,取得了商洛保卫战的重大胜利。随后,李自成突围入豫,联合张献忠,破洛阳,攻开封,起义军的气势达到顶峰。 第三卷的着力点主要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开封战役,以及朱仙镇大战。李自成在河南击溃明朝的主力军后,着力进攻开封。一攻开封不利,他并未气馁,而是总结经验教训,用计攻破火烧店,破叶县城,杀叛将刘国能,攻下南阳,并二度进攻开封,但仍未成功。李自成毫不退缩,三度进攻开封,在朱仙镇击溃明朝援军,成功围开封城。然而,此时开封城内粮草断尽,明军竟决堤黄河,企图逼退义军,结果开封城也被淹没。在这一卷中,李自成在节节胜利之中日益追求个人声望,农民起义已孕下失败的基因,一些弊端也开始暴露出来,为后续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第四卷讲述了李自成人生走上巅峰的时间段。经过十余年征战,李自成在长安称帝,国号大顺。从米脂返回长安后,李自成并未听取李岩暂缓进兵的建议,亲率二十万大军向北京进军。一路上,起义军势如破竹,渡黄河,破太原,过大同,迅速围攻北京城。而明军方面,吴三桂援军迟迟未到,京城人心涣散,不日城门大开,李自成顺利进京,崇祯皇帝在绝望中自缢。然而,此时李自成面临着新的挑战,吴三桂据守山海关,李自成不得不在清军和吴军的夹击下两面作战。 第五卷则展现了大顺政权迅速垮台的经过。多尔衮于明朝局面混乱之际,率精兵进长城,攻占北京,并建立都城。多尔衮摄政后,率大军南征,并招降吴三桂,紧接着向山海关进军。甲申年(1644)四月二十一日,吴军与大顺军激战,此时清军已抵达欢喜岭,只待次日与吴军会合。二十二日,两军再度交战,清军伏兵而出,大顺军死伤惨重。李自成溃逃至北京,匆匆登基后又匆匆撤离北京,一路向西逃亡,退守西安。然而,西安城最终也被攻破,李自成遂继续南逃。在逃亡过程中,大顺军军心涣散,牛金星父子潜逃,慧琼、刘宗敏和宋献策被俘,李自成孤身逃至九宫山,最终被乡勇所杀,一代英雄就此落幕,令人扼腕叹息。

0 阅读:2009

评论列表

冬草夏虫不语冰

冬草夏虫不语冰

9
2025-09-25 14:34

李闯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主,自身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均有问题,在当年极其复杂的历史条件下,根本无开创新朝的可能性喽

刺心 回复 09-25 16:20
甲申三百年 汉人的血与泪

骑着海马追蜗牛

骑着海马追蜗牛

7
2025-09-25 12:26

农民起义大多都是被逼无奈的,但应该正视其对社会造成的破坏。还有立场问题,任何合法的政权都不会赞美暴力手段吧。

捧谁不是捧呢

捧谁不是捧呢

5
2025-09-25 14:34

吴唅就是个超级"大聪明",他很清楚三卷就够,再写下去,英雄就成了垃圾!符合历史就不符合时代需求!正如他后来一意要拆老北京城一样!和郭沫若一样的聪明人!

用户14xxx87

用户14xxx87

3
2025-09-25 16:50

流氓当不了皇帝!

半月方塘

半月方塘

3
2025-09-25 16:39

李自成就是红楼梦里的贾雨村原型,第一次当官是好的,正派的。第二次当官(领兵有势力的意思),被葫芦庙的小和尚(佛教里叫勤策男,暗指宋献策)忽悠,心里开始有了私心杂念。官越做越大不知道缩手,最后把自己也玩没了

john5

john5

2
2025-09-25 15:05

还原历史就是个伪命题,你能说出来你昨天的行程和实际情况都会有出入。

用户10xxx16

用户10xxx16

2
2025-09-25 11:58

太吹捧李自成了,历史人物进量贴近本人为好,无脑狂吹就像使八百斤锤的李元霸一看就是假的

沁水 回复 09-25 16:29
尽量

猜你喜欢

云端绮梦绘星河

云端绮梦绘星河

云端绮梦绘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