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生 特朗普点名批评 9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点名批评中国和印度,称两国通过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成为乌克兰战争的“主要资助方”,并宣布将施加“非常强硬的关税”以结束冲突。 特朗普这话火药味太冲了,直接把中印扣上“战争资助方”的帽子。他可不是随便说说,关税大棒已经挥起来了,明显是想彻底掐断中印购买俄罗斯能源的渠道。国际市场油价应声波动,全球供应链神经立刻绷紧。 但仔细想想,这话漏洞真不少。美国自己今年也没少买俄罗斯石油——只不过转了几手、换了个标签。印度外长之前就回怼:“我们老百姓要吃饭、要用电,不买便宜油怎么办?”道德大旗谁都会举,但能源刚需面前,双标指责根本站不住。 特朗普这出戏,表面冲着中印,实际瞄准的是十一月的美国大选。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被对手紧咬,急需在外交舞台上表演“强硬”。乌克兰议题成了现成的政治工具,骂中印、夸自己、拉票仓,一箭三雕。 所谓“强硬关税”听起来吓人,可实际操作难上加难。中印不是小国,一旦反击,全球供应链都得地震。苹果手机依赖印度组装,特斯拉靠中国电池,沃尔玛货架更离不开中国制造。贸易战真打起来,谁先疼还真不一定。 国际社会反应两极。欧洲盟友眉头紧锁——他们才刚熬过能源危机,怕再被拖下水。多数发展中国家选择沉默,谁都不想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联合国会场里那片稀稀拉拉的掌声,说明特朗普的孤立主义演出并没收获满堂彩。 俄罗斯反倒可能暗中高兴。中印被美国压得越狠,越可能朝莫斯科靠近。普京手里的能源牌反而打得更顺手。特朗普想用关税结束战争?说不定反而让俄罗斯赚更多。 这场发言彻底暴露美国外交的话术陷阱:一边高喊“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一边自己绕开规则搞单边制裁。世界警察当久了,总觉得警棍能解决一切,可全球经济早已盘根错节,挥棍子的人也会砸到自己的脚。 特朗普的“关税救国论”背后,藏不住美国的霸权焦虑。新兴市场国家不再听话,美元武器化遭反噬,联合国讲台成了情绪宣泄场。但骂街解决不了真问题——能源安全、地缘平衡、战后重建,这些都需要的是谈判桌,而不是演讲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9月23日的联合国大会上,特朗普的表现把不少人看愣了。按规矩各国领导人发言只有1
【75评论】【6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