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化工行业“十五五”规划重点发展方向研讨会召开
中化新网讯9月23日,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在京组织召开石化化工行业“十五五”规划重点发展方向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有机原料精细化、化工新材料、绿色液体燃料、关键无机材料、化工园区数智化升级、石化产品“走出去”路径等重点领域展开研讨,明确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将是我国石化化工行业在“十五五”期间发展的主旋律。
“今年是‘十五五’规划的关键年,规划院积极开展产业研究、生产力优化、园区提升、项目论证等工作,支撑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李君发表示,近年来,石化规划院已完成多项国家级示范项目评估,为超30个地方政府、80多家企业及100多个化工园区制定发展规划。未来石化规划院将进一步发挥技术优势,推动行业高端化、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
“当前,大宗有机原料产能增长快于需求,同质化竞争加剧,向精细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势在必行。”石油化工处/技术经济研究所副处长赵彤阳重点提到烯烃类产品替代、羰基合成类化学品、环氧衍生物和芳烃衍生物等发展方向,并建议企业在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构建平台化、系列化的技术体系,加强与下游高端制造领域对接。
节能降碳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晔则表示,我国钾、磷、锂等关键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链安全风险突出;部分资源产能规模大,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未来应加强国内资源勘探与绿色开采技术攻关,并构建稳定多元的海外供应体系;同时强化战略资源储备与循环利用机制,推动资源向高端化、高质化利用转变,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石化化工行业也正积极谋求“走出去”,开辟海外市场。石油化工处/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专业)双玥谈道,我国石化产业规模占全球40%以上,在炼油,烯烃、芳烃,主要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等领域具有显著产能优势。“面对第五次全球产业转移,要坚持‘双轮驱动’:一方面巩固传统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通过拓展新兴市场寻求需求和利润增长点。”双玥说。
材料化工处副总工程师(专业)樊星提到,新兴经济体凭借广阔的市场空间、人口红利、资源配备等优势在全球市场逐渐崛起,拉动了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的需求,这类产业技术壁垒较高,而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尚且不足。对此,他认为企业应当加强技术积累,持续开发新牌号、新产品,补齐新材料高端化学品短板,提升产业国际竞争水平。
“化工新材料是石化化工行业中的高端领域,对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支撑作用。”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乔冰分析说,化工新材料在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下一代移动通信和新型化学储能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企业应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品性能,同时强化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跟踪,提前布局,培育未来技术制高点,抢占发展先机。
对于近来备受瞩目的绿色燃料产业,能源化工处副总工程师(专业)杨铮指出,我国规划产能已初具规模,但产业仍面临技术稳定性、原料收储体系、成本竞争力及供需区域错配等挑战。他建议优先发展生物航煤与绿色甲醇,逐步推动绿氨等零碳燃料应用;依托资源富集区建设生产基地,构建“北产南运”供应链体系,并通过政策支持、标准对接与绿色溢价机制创新,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在全球绿色能源赛道中占据主动。
“化工园区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智慧化技术与平台提升化工园区管理能力是重要发展方向。”化工园区处/综合评价处处长刘思明介绍,规划院参与开发的“化工园区智慧化管理平台”涵盖招商引资管理、废气排放管控、物流管理、安全风险诊断、设备维修管理五大功能,通过建立“专业数据库+智慧平台+专家服务”的高端化管理模式,解决化工园区痛点问题。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化工行业在应对国内外碳约束过程中的压力将向园区传导,因此,化工园区的智慧管碳需求同样值得关注。”工程规划处处长陈庆俊建议建立园区企业碳排放监测体系,打通企业碳排放数据孤岛,实现园区内外碳排放能耗与碳效水平对标,构建碳预算机制,优化园区内产业链布局,实现化工园区低碳化升级。
化工园区低碳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梦凡则表示,近年来,石油炼制行业、乙烯行业、煤化工行业和烧碱行业等重点行业,通过优化改造和回收利用等技术普遍提高了用水效率。未来,非常规水利用、蒸汽收集凝结回收和废水处理再循环等技术将在节水领域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