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了不下800遍,孩子抽动症——不管是轻度、中度,甚至重度,都没必要过度

灵松谈育儿 2025-09-25 16:46:31

强调了不下800 遍,孩子抽动症 —— 不管是轻度、中度,甚至重度,都没必要过度治疗! 每次看到家长带着抽动症孩子四处奔波,又是猛吃西药、又是报满干预课,孩子没好反而越来越焦虑,我都心疼得慌。 行医40年,见过太多孩子因为过度治疗遭罪: 有的吃了半年硫必利,没精神、胃口差,瘦得只剩骨头; 有的被天天盯着纠正动作,最后见了家长就躲,连话都不敢说。 其实抽动症真的没必要这么折腾,不管是轻度挤眼、中度耸肩,还是重度多部位抽动,都该先搞清楚为什么治,再谈怎么治。 01大多数抽动症,根本不用猛药 很多家长一听说“抽动症”,就怕孩子治晚了影响一辈子,急着用强效药、密集干预。 可实际上,抽动症大多和孩子“肝脾失调、心神不宁” 有关 —— 小儿肝常有余,一紧张就容易动风;脾常不足,气血养不住心神,才会出现眨眼、清嗓子这些小动作。 轻度的抽动,比如偶尔眨眼、偶尔耸肩,只要避开诱因(比如熬夜、吃甜腻零食、家长过度指责),很多孩子不用药也能慢慢缓解; 就算是中度、重度,也先别急着用大剂量西药或高强度训练,温和调理体质才是根本,毕竟孩子的身体经不起猛药折腾。 02过度治疗的代价,比抽动本身更伤孩子 家长总觉得“治得越狠好得越快”,可没意识到过度治疗的危害比抽动还大: 西药副作用伤身体:像硫必利、可乐定这些药,短期用能压症状,长期吃却可能让孩子头晕、没胃口、睡不安稳,有的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停药后还容易反弹; 过度干预伤心理:有的家长天天盯着孩子,甚至送孩子去做行为矫正,孩子越紧张抽动越频繁,最后变得自卑、内向,连上学都怕; 家长焦虑传孩子:家长四处求医、唉声叹气,孩子都看在眼里,心里更慌,形成“焦虑 - 抽动 - 更焦虑” 的恶性循环,反而拖慢恢复。 03正确应对抽动症:先观察,再温和调理 其实面对抽动症,少折腾比多治疗更有效: 轻度抽动: 先找诱因,做好护理:看看孩子是不是最近熬夜、吃多了巧克力薯片,或者被老师批评、考试压力大。 避开这些诱因,每天陪孩子玩半小时、保证9 点前睡,少吃甜腻油炸,很多孩子 1-2 个月就好转; 中重度抽动: 中医调理为主,西药辅助:我常给孩子用健脾平肝、安神的方子,比如用钩藤、蝉蜕平肝息风,党参、茯苓健脾,百合、生龙骨安神,温和调体质。 如果症状影响上课,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用西药控制,但别依赖。

0 阅读:42
灵松谈育儿

灵松谈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