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复台湾有两个原因 2001年发生了两件事,彻底改变了中美格局。那年秋天,美国因为911事件把注意力放在了反恐战争上,沉迷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场。 而就在同一年底,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美国在流血流钱,中国却抓住机会,全力发展经济。 从那时起,两国的战略命运仿佛走上了不同的轨道。中国借着这个窗口期疯狂建设,世界工厂的名号打响,高铁、公路、港口让整个国家焕然一新,而美国却因为战争和金融危机失去了原有的优势。 表面上看,这样的局面对大陆有利,为什么不趁机解决台湾问题?答案藏在更深的博弈里。现代战争说到底要拼钱,美国之所以能在全球耀武扬威,靠的就是美元霸权和经济地位。 要打破它,就必须从根子上动手。中国一方面通过“一带一路”让更多国家站到自己身边,一方面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亚投行等新机构逐渐削弱了美国长期建立的金融垄断。 这一步棋不是一时一地的胜负,而是想让美国的钱袋子撑不住。等到那个时刻来临,就算美国想插手,也难以承受长久的消耗。 另一个原因更直白,军力必须强到让人不敢轻举妄动。过去这些年,中国的武器装备进步飞快,从航母到导弹,从战机到无人机,数量和性能都已经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尤其是福建号航母的出现,让人第一次感觉中国的造舰能力能和美国硬碰硬。但真正的挑战不在于造出武器,而在于怎么把它们用得顺手。 现代战争不是一件装备就能定输赢,而是需要不同兵种的完美配合,要有成熟的指挥系统,要有一批懂现代战争打法的将领。只有这样,才能把冷冰冰的装备变成真正的杀伤力。 这就是为什么大陆没有急于动手。打台湾本身或许问题不大,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应对外部干涉。 美国和它的盟友如果真的下场,那就是一场高烈度的硬仗,而中国需要的不仅是能打赢,还必须是一旦出手就能速战速决,不留给对手任何喘息的机会。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种克制看起来拖沓,但这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战略思维。表面上什么都没发生,其实是在暗暗蓄力,把经济和军事两条线同时推到极致。 真正的关键时刻,一旦条件成熟,就能用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胜利。历史不是一时的意气之争,而是一盘讲究全局的长棋。大陆为什么没有马上收复台湾? 不是不想,而是要等那一击绝对有效的时机。 从这个角度回头看,会发现所谓的“暂缓”,其实就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它代表一种逻辑:不为眼前的短期胜负所动,而是追求整个棋局的终极胜利。 这背后是一种极深的战略耐心,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把握。台湾问题看似拖延,实则每一天都在接近解决,因为无论是经济的积累还是军力的提升,都在不断压缩对手干涉的空间。 最后的那一刻,不需要犹豫,一旦落子,就会锁定胜局。
台湾网红馆长流泪了,一是感动一是自责一是痛恨!【感动得流泪:中国大陆不计前
【10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