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王”马拉多纳曾被问:全世界都会成为美国的殖民地吗?马拉多纳毫不犹豫地回道:不,中国不会。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全世界都会成为美国的殖民地吗?”在一部纪录片里,当这个问题抛向迭戈·马拉多纳时,他只是摇了摇头,坚定地说:“不,中国不会。”这句简短的回答,像他一生踢出的那些球一样直截了当,也像极了他的性格:不服从、不屈从、不向权力低头。 1960年,马拉多纳出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南郊的菲奥里托贫民区,那是棚户连片、尘土飞扬的地方,孩子们用破布团裹紧当作足球,在狭窄巷道里奔跑。 这样的成长环境,既让他从小锻炼了超常的控球能力,也在性格里埋下了对权贵和特权的天然反感,他知道,只有依靠自己的双脚,才能改变命运。 天赋很快让他脱颖而出,进入博卡青年之后,他第一次站上职业赛场,并且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观众,博卡的球迷多是工人、底层市民,他们把马拉多纳看作是自己的一员,他在场上的拼劲与天赋,使这层认同变得格外牢固。 可当他转会巴塞罗那,这种草根与豪门之间的落差就显现出来,巴萨的辉煌与光鲜,与他的出身形成了强烈反差,尽管他技术无可挑剔,却始终难以被完全接纳,短暂的西班牙经历充满矛盾和不适,他最终选择了离开。 1984年,他来到了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这支球队当时长期挣扎在保级区,被认为不可能创造奇迹,但马拉多纳偏偏选择了这里,他在球场上一次次改变比赛结果,带领球队赢得两座意甲冠军和一座欧洲联盟杯。 那不勒斯的胜利,不只是体育层面的成功,更是南方城市对抗北方豪门的一次集体呐喊,在尤文图斯和AC米兰主宰的年代,马拉多纳让那不勒斯人第一次感觉自己能与权贵平起平坐,球迷们为他疯狂,后来更把主场改名为“马拉多纳球场”,这是城市对他最高的致敬。 如果说俱乐部层面的胜利让他成为城市的英雄,那么1986年世界杯则让他成为整个国家的象征,在墨西哥的四分之一决赛上,阿根廷遇到英格兰,四年前,两国刚刚因为马岛争端爆发战争,阿根廷战败,民族自尊心受到重创。 这一场比赛,阿根廷人寄托了太多情感,马拉多纳的第一个进球,是那个被称作“上帝之手”的手球,尽管充满争议,他却把它形容为一次属于弱者的掠夺,几分钟后,他又以不可思议的盘带连过数人,完成了“世纪进球”。 这两个完全不同风格的进球,被人们解读为他性格中的双面:既是狡黠的街头浪子,也是技艺无双的天才,阿根廷最终夺冠,全民族都把他视为复仇者和英雄。 马拉多纳没有掩饰自己的政治立场,他的手臂上纹着切·格瓦拉,那是拉美革命的象征,他的腿上纹着菲德尔·卡斯特罗,那条腿正是他打进“世纪进球”的左腿。 退役后因毒瘾和酗酒陷入困境时,正是卡斯特罗在古巴为他提供治疗机会,像父亲一样监督他,他与委内瑞拉的查韦斯、玻利维亚的莫拉莱斯关系密切,经常在反美运动中出现身影。 马拉多纳并没有像某些退役球星一样去竞选公职,但他用自己的名声和态度,成为拉美左翼运动的象征。 他与中国的缘分同样特别,1996年,他随博卡青年队来华访问,在北京吃过北京烤鸭后,他当场称赞中国的饮食文化,并劝说要保护自己的传统,不必追随洋快餐。 参观故宫时,他又感慨这里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博物馆,并希望被掠夺的文物归还给中国人民,此后他多次来华,曾登上长城高呼自己完成了“好汉梦”,也在北京奥运期间见证了阿根廷国奥队的夺冠,还为中国的慈善事业贡献力量。 2020年11月25日,马拉多纳因病去世,阿根廷举国哀悼三日,世界各地的球迷也自发表达敬意,人们追忆的,不仅仅是那个在球场上叱咤风云的10号,更是那个用一生去挑战秩序、反抗强权的人。 他改变了足球对身材和技术的传统偏见,让后来者相信即便身高不足也能称王,他让失败过的民族重新拾回尊严,也让全球底层百姓看到,哪怕出身卑微,也能用才华撼动世界。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环球时报——“全世界都会成为美国的殖民地?”“不,中国不”
“球王”马拉多纳曾被问:全世界都会成为美国的殖民地吗?马拉多纳毫不犹豫地回道:不
史笔如刀
2025-09-26 11:24:29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