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荒唐了!”辽宁,一男子到医院检查身体,拿到影像报告单时,突然愣住了。不是被上面的病情吓到了,而是检查结果中竟然夹带了几个非常不雅的文字,男子认为没得到尊重,气的拿着报告单找到医生,要求给个说法。 9 月下旬,辽宁新民市人民医院的名字突然出现在不少网友的讨论列表里,不是因为有什么重大医疗突破,而是一份影像报告里出现了不雅文字,让原本严肃的医疗文书变得格外扎眼。 最先把这事摆到公众面前的,是一段网友发布的视频。 视频里清晰拍着一份影像报告单,患者是 36 岁男性,检查时间是 9 月 21 日上午 10 点,最让人在意的是 “检查所见” 栏里的一句不文明用语。 配文里,发布者直接发问:“新民市人民医院,你在检查报告上骂人是不对的。” 这段视频很快引来了各种声音。 有人觉得匪夷所思:“医疗报告是跟病情挂钩的,怎么能这么不严谨?这不光是不尊重患者,连带着报告里的诊断结果都让人怀疑了。” 也有人替医生说话:“说不定是手误,现在输入法总自动蹦词,尤其是年纪大的人,眼神不好没看清也有可能。” 还有人分享自己的类似经历:“我之前给客户发方案,把‘合作细节’打成了不好的词,还好发出去前检查到了,不然就麻烦了。” 就在网友议论纷纷的时候,涉事的医生先站出来回应了。 这位医生 60 岁,是医院影像科的审核主任医师,他说当时输报告的时候,本来想写的是 “胸腺区可见索条小结节影”,结果因为当天患者多,自己又有点眼花,没注意到输入法自动联想的词,才造成了这个失误。 发现问题后,他当场给患者重新打印了正确的报告,反复道歉,患者最后也谅解了他。 紧接着,新民市人民医院也发布了正式通报,把事情的细节和处理结果说清楚了。 通报里提到,涉事医生姓沈,医院已经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还在全院范围内通报了这件事,要求所有医护人员都要引以为戒,避免再出现类似错误。 同时,医院也和患者进行了沟通,确认双方已经达成和解,患者也把网上的视频撤了下来。 有细心的网友还分析了错字的可能原因,觉得医生当初或许是想输入 “实体密度”,结果只打了拼音字头,输入法才误联想出了不雅文字。 其实这种医疗文书出错的情况,之前也发生过不少。 比如 2024 年,有一家三甲医院给患者出病理报告,把 “良性肿瘤” 误写成了 “恶性肿瘤”,患者看到报告后崩溃大哭。 后来查清楚是医生复制报告模板时忘了修改关键信息,医院最后给涉事医生记了过,还赔偿了患者的精神损失。 2023 年,南方还有一家医院的超声报告,因为医生没注意输入法联想,把 “未见异常” 写成了不雅文字,最后也是医生道歉,医院优化了报告审核流程才解决。 很多人后来也了解到,新民市人民医院的接诊量其实不小,2024 年一年就收治了 61 万多患者,其中门急诊 59 万多人次,住院患者 2 万多人,还开展了七千多例手术。 医生平时的工作强度确实大,忙起来难免会有疏忽。 但大家也觉得,再忙也不能放松对医疗文书的要求,毕竟报告是医生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一旦出错,轻的让患者生气,重的可能还会耽误治疗。 不管是医生自己检查,还是医院的审核环节,都得再细心、再负责一些,才能不让这种 “乌龙” 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任。 对于这件事情,有我哪敢有表示,有网友觉得这事太离谱,医疗报告是跟病情挂钩的严肃文件,出现不雅字不仅是对患者的不尊重。 更让人怀疑报告里诊断数据的准确性,直言 “连基本文字都审不好,怎么让人相信诊疗质量”,认为医院审核流程形同虚设,必须严肃整改。 也有网友体谅涉事医生,说 60 岁还在岗位上接诊,本身就不容易,大概率是输入法自动联想加忙中疏忽导致的手误。 “又不是诊断错病情,算不上医疗事故,及时道歉改过来就行,没必要揪着不放”,还分享自己曾误把 “客户” 打成错字的经历,觉得偶尔失误能理解。 还有网友关注到问题根源,调侃 “输入法成背锅侠” 的同时,建议医院给医护人员科普输入法设置技巧。 比如关闭自动联想,同时加强报告复核,“多一道审核,就能少一次乌龙,毕竟患者拿到报告时,看的不只是病情,还有医院的专业度”。 那么到最后,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连医生都解释不清了”!8岁男孩被银环蛇咬伤送进ICU抢救,到医院时已陷入深度昏
【3评论】【8点赞】
viviruby
就你写字也会有错字,谁没有笔误白痴,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