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到头了!”上海,一男子6年前与妻子协议离婚,16岁女儿归妻子抚养。此外二人约定,男子每月支付女儿1000元生活费,教育、医疗和保险等大额支出二人各承担一半。谁知5年后女儿大专毕业,竟然想要出国留学,前妻找到男子索要54万元留学费用,男子却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了抚养义务,如今女儿大专毕业,自己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支付留学费用。谁知前妻和女儿竟因此将男子告上法庭,法院判了 刚开始几年,徐某按时把生活费打到梁某账户上,每到月底,他都会发个短信:“生活费已转,请注意查收。”梁某也会回一句:“收到了,谢谢。” 这种平淡的交流持续了很久,既没有过多的温情,也没有争执,仿佛离婚后的生活,就应该是这样井然有序、各自安好的状态。 时间如水,五年过去,女儿顺利从高中毕业,考上了大专。大学生活让她眼界逐渐开阔,也开始梦想更远的未来。 梁某和女儿商量后,决定让女儿出国留学,以便提升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 留学费用高昂,总计108万元。梁某先后几次打电话给徐某,试图商量共同分担一半的费用,也就是54万元,但每次话题一提到钱。 徐某都显得不耐烦:“她现在只是大专毕业,出什么国啊?英语都不会,出国能学什么?我不可能给钱。” 梁某每次都劝说:“咱们女儿这是好事,她自己也努力了,我们应该支持她。” 但徐某坚决摇头,语气里有些无奈也带着倔强:“我已经尽到了抚养义务,抚养她到成年已经够了,教育费用大额支出协议里也没有要求我支付留学费用。我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再支付。” 梁某感到无奈和失望,也尝试用各种方式让徐某妥协,甚至向亲朋好友求助,希望有人能劝说他。 徐某一如既往地态度坚决,家里的电话、微信几乎成了争执的战场。 女儿听到父母的争执,也心生困惑和无力感。她理解母亲希望她出国深造的用心,也曾希望父亲能帮忙,但父亲的坚决态度让她慢慢明白,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些事情无法勉强。 无奈之下,梁某只好诉诸法律,她带着相关资料,把徐某告上法庭,要求他支付女儿出国留学的一半费用。 法院立案后,双方分别提交了证据:梁某提交了大学毕业证、留学申请材料、留学费用预算等文件。 徐某则提交了离婚协议和每月生活费支付记录,强调自己已经履行了抚养义务,并无法律义务承担留学费用。 庭审当天,梁某情绪激动,她说:“孩子出国是为了她的未来,这笔钱不是奢侈,是投资,是对孩子的支持。 我和孩子都希望他能站在平等的起跑线上。”她语气哽咽,眼角甚至闪着泪光。 徐某则面无表情,但语气平稳:“我在离婚协议中已经履行了所有抚养义务,孩子成年后,我的义务就结束了。 协议里没有约定要支付留学费用,我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承担这笔高额开支。我支持孩子,但我真没钱。” 法官认真听取了双方陈述,仔细查阅了协议和相关法律条文。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父母对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在子女成年后即告终止,离婚协议中约定的生活费支付仅限于未成年子女及协议明确的教育、医疗、保险等大额支出。 出国留学费用属于协议之外的自费教育支出,且未成年阶段已结束,因此徐某没有法律义务支付这笔费用。 庭审结束后,法官宣布裁决:驳回梁某要求徐某支付留学费用的诉讼请求。 徐某在庭外淡淡表示:“法律已经给了明确的答案,我也只能依照法律履行自己的义务。”梁某虽有失望,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另想办法筹措女儿的留学费用。 案件结案后,这件事在亲朋好友之间传开,成为讨论的焦点。 有人觉得徐某过于冷漠,不理解孩子的需要;也有人认为徐某有理,成年子女的教育投资不能强迫父母承担,法律只是明确了责任边界。
“养不到头了!”上海,一男子6年前与妻子协议离婚,16岁女儿归妻子抚养。此外二人
牧童的娱论
2025-09-27 13:42: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