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再见了! 欧盟再次出手,必须换人。 2025年9月26日,欧盟委员会称已同意对美国药品关税设定15%的上限,为欧洲企业提供保障。 新规一出来,欧洲药企那叫一个松口气。 之前欧美药品贸易一直是你来我往,有时候美国那边一加税,欧洲厂子成本立马就上去了,利润直接缩水。 现在有了关税上限,最起码不用担心政策说变就变,企业订单也能更稳定。 就算遇到什么突发事件,大家也知道最高就15%,不至于被卡脖子卡得太狠。 对于那些有意加大研发投入的药企来说,这种“政策护栏”比啥都重要。 有企业高管直接说,有了这层保障,敢多投点钱搞新药,说不定以后欧洲市场能冒出来更多新药,普通患者也能跟着受益。 其实,药品这行跟别的行业还真不一样。 药厂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尤其是跨国贸易里,政策一变,钱和人力都打水漂。 现在美欧定下了关税上限,企业能提前安排生产和物流,订单稳定了,研发方向也敢明确。 更重要的是,这种大企业一动,外部投资也跟着进来。资本市场最看重的就是“确定性”。 只要行业稳了,钱自然跟着流进来,药厂能扩产、能招人,整个产业链都活跃起来。 欧洲这波操作,表面上是和美国“讲和”,实际上也是自保,给自己医药行业撑腰。 当然,政策出来后,也不是所有人都拍手叫好。 欧洲有些人担心,美国药企本来在研发上就有优势,现在关税定死了,会不会让美国药品更容易进欧洲,反而让本地企业压力更大? 但欧盟这边显然是想先把局面稳住,至少大家都能在一个“明规则”下竞争。 仿制药被排除在外,也是为了保护欧洲本地那些中小企业,避免被大企业挤压。 这事其实也反映出一个大趋势。 现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越来越多,欧美虽然嘴上吵,但关键领域还是会优先“稳”。 医药行业关系到民生,欧美都不敢轻易乱碰。 能在这个领域达成共识,说白了是双方都不想冒险。 欧盟这次主动出手,不仅是给自己产业链加保险,也是在和美国“打配合”,让整个市场别再乱下去。 对于我国来说,这种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过协商稳定贸易规则的做法,也是值得学习的。 毕竟像药品这种民生行业,政策稳定比什么都强。 我国这些年也一直在推进医药产业升级,对外贸易和技术引进都离不开国际合作。 看到欧美能摒弃分歧,达成共识,说明只要大家坐下来谈,问题总归能有解法。 说到底,这次欧盟设药品关税上限,既是对医药行业的保护,也是对整个产业链的稳定。 企业、投资者、患者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未来双方会不会有新动作,现在还没官方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以规则为先的合作模式,比单纯打贸易战靠谱得多。 政策稳了,大家才敢投入、敢创新,整个行业也才能持续繁荣。 这才是政策最该追求的结果。 参考:特朗普单方面宣布药品高额关税 欧美贸易协议再陷混乱——央视新闻
德国垮了,法国崩了,英国也开始游行了!欧洲出了什么问题?俄罗斯为什么仍然很稳?一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