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巴伊四国联合声明,力挺阿富汗,塔利班强硬表态:美若动武,准备再战20年。9月26日,在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回应了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的提问。 他介绍说,9月25日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和伊朗四国外长在纽约举行了阿富汗问题非正式会议,会议期间还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要尊重阿富汗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且坚决反对那些对阿富汗当前局势负有责任的国家在当地或周边再建军事基地。 当特朗普的威胁与塔利班的“20年抗战”宣言在国际舆论场激烈碰撞,中俄巴伊四国在联合国舞台的联合声明,悄然勾勒出后阿富汗战争时代的地缘政治新棋局。 这场围绕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博弈,远非简单的军事基地归属之争,而是折射出大国战略转向、地区秩序重构的深层信号。 2021年仓促撤军时,美国将巴格拉姆基地视为“战略负担”果断抛弃;四年后却以威胁姿态索要,此举表面看是特朗普式外交的戏剧性操作,实则暴露了美国阿富汗政策的深层矛盾。 一方面,随着中亚地缘重要性回升,美国亟需遏制中俄伊地区合作深化,试图通过军事存在重新楔入欧亚腹地;另一方面,美国对阿政策仍困于“反恐”单一维度,未能真正接纳阿富汗主权独立的现实。 这种既要规避战略投入又要维持影响力的纠结心态,使其行动充满战术性与投机性。 塔利班“二十年备战”宣言的战略底气。 塔利班强硬回应的背后,是经过二十年游击战后对阿富汗地缘价值的清醒认知。 作为“亚洲十字路口”,阿富汗既是中俄南亚战略的缓冲带,也是“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潜在交汇点。 塔利班政权通过打击极端组织、维持基本治理,逐渐获取周边国家谨慎认可。 中俄巴伊四国联合声明强调反对军事干预,实质上是对阿主权过渡的现实主义接纳——这种地区共识的形成,使塔利班获得远超2001年时的外交回旋空间。 中俄巴伊四国的协调行动,标志着阿富汗问题解决方案从“外部强加”向“地区共治”的历史性转变。 联合声明中“反对重建军事基地”的表述,直指美国试图以安全合作为名重塑军事存在的企图。 更值得关注的是,四国架构巧妙平衡了各方关切:俄罗斯关注中亚边界稳定,巴基斯坦侧重难民与边境安全,伊朗强调什叶派权益,中国则聚焦发展走廊建设。 这种基于地区现实利益的多边协调,相比美国单边主义模式更具可持续性。 巴格拉姆基地的归属之争,本质是阿富汗能否摆脱“代理人战场”命运的试金石。 若美国通过施压重获军事立足点,可能重启大国博弈恶性循环;而若阿富汗成功捍卫主权,将为“亚洲人的亚洲”治理模式提供实践案例。 当前塔利班面临的经济人道危机,恰恰需要中俄等邻国以基建互联、能源合作等非军事手段介入,这与四国声明中“提供援助”“和平重建”的导向形成战略呼应。 悬念之问: 当美国仍执着于军事基地的物理控制权时,中俄等国已转向经济融合与安全共同体建设。 这场博弈是否预示着:未来地缘竞争的胜负手,将不再取决于军事基地的数量,而在于谁能真正理解阿富汗从“帝国坟场”转变为“发展枢纽”的历史机遇? 读者可思辨:在多元力量并起的后美国时代,阿富汗会否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理论的试验田?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权威信源深度分析,坚持客观立场,旨在促进理性讨论。原创首发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决策建议。信源、图片均来自网络,若存在争议、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将予以删除。)
中俄巴伊四国联合声明,力挺阿富汗,塔利班强硬表态:美若动武,准备再战20年。9月
薇薇呀
2025-09-28 11:06:51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