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战败后,率领两千余名红军战士退到祁连山,坚持打游击,祁连山条件艰苦,没有吃穿,后勤补给更是空谈。 李卓然这个人,出生在1899年的湖南湘乡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那时候家里条件一般,他小时候就帮着干农活,接触到底层老百姓的苦日子。1917年他进了湘乡县立中学,读了几年书,脑子里开始琢磨国家大事。1920年,他跟着勤工俭学的潮流去了法国,一开始是想学点实业救国的东西,结果在那边接触到革命思想,1922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批人里还有周恩来他们。法国那边闹得凶,他被当局赶走,就转去苏联深造,先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理论,后来进中山大学和军政学院,练军事技能,系统学了组织和宣传工作。 1929年回国后,他直接投身地下工作,在上海办兵运训练,还翻译苏联资料。进了中央苏区,当过毛泽东的办公室主任,帮着整理文件,传递指令。后来升到中央局代秘书长和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组织宣传活动,动员战士。1934年成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参与决策。长征一启动,他就当红五军团政委,负责殿后,保护中央机关,行军中指挥部队过河,避敌机。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会师后,他调到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那时候张国焘搞分裂,他在卓木碉会议上支持南下路线,南下失败后部队北上,跟中央汇合。1936年西路军组建,他出任政治部主任,管宣传和纪律,布置任务,确保部队凝聚力。 西路军在河西走廊打了大败仗后,1937年春天,李卓然跟李先念一起指挥左支队,带着大概八百来号人撤到祁连山南麓。那时候部队散了架,很多人没完整衣服,鞋子破烂,气温常在零下三四十度,冻伤一大片。补给基本没有,带的青稞面早吃光了,只能挖野草根茎砸碎煮汤,或者猎点野生动物分着吃,盐都缺,身体虚弱得不行。敌人马步芳的骑兵带着猎犬追击,顺着脚印和烟找,左支队只能白天藏山洞,晚上转移,分散成小股避开侦察。 祁连山地形复杂,高山雪岭,海拔四五千米,部队翻山时甩掉尾巴,但伤亡增加,弹药快打光,手榴弹都省着用。一次峡谷堵截战,敌人优势,部队被围,靠突降暴雪才撤出,事后人数少了几十。内部问题也多,情绪低落,李卓然组织小型会议,讲保存实力等中央接应的重要性,帮助稳住军心。多次转移中,雪崩和冰河考验大,过河时用绳子拉人,水冷刺骨。食物短缺到极点,吃牛粪都算运气,体力消耗快,减员严重。从一千多减到几百,坚持了几个月,靠分散游击和巧妙行军避开主力敌军。 左支队坚持几个月后,1937年4月底,李卓然和李先念带着剩下四百多战士到了星星峡,碰上中央派来的接应队伍。那边有边防站接待,帮着消灭当地叛军残部,然后转移到新疆迪化,部队整编,补充装备和食物,恢复训练。李卓然继续管政治工作,组织学习。5月中央代表陈云他们带着飞机来接,部队编成新兵营,留新疆待命。12月中旬,李卓然、李先念他们几人乘机经兰州回延安,毛泽东接见,汇报情况,调整职务。 抗日战争时期,李卓然转到领导岗位,推动统一战线,在西北局宣传部干事,协调资源,奔波根据地。1940年参与组织工作,传递文件。解放战争中,他去西北战场,布置阵地,指挥推进。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中央马列学院院长和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负责思想教育和宣传,培训干部。1950年代转地方,管教育和组织,视察学校,核对档案。晚年在北京住,继续贡献,直至1989年11月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
1943年,戴笠都称“鬼难拿”的汉奸,八路军两次围捕都失手!汉奸巧用易妆术逃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