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科普中国
38岁的赵先生(化名)十多年前脸上长了1颗“黑痣”,一开始只有米粒大小,然而最近1年的时间却长大到指甲盖大小。担心影响美观的赵先生来到医院向医生咨询祛痣。结果,接诊的医生经过详细问诊和查体,再根据痣的外观细节,怀疑赵先生的“痣”可能是“基底细胞癌”。在医生的建议下,赵先生接受了手术治疗。
恶变的“痣”有哪些特点?
不对称:良性的痣大多对称,如果痣的形状不规则需要警惕。
边界不清:边缘模糊、呈锯齿状或者凹凸不平。
颜色不均:同一颗痣出现黑色、棕色、蓝色、白色等多种颜色。
直径过大:直径超过6毫米,或短期内迅速增大。
进展性变化:短时间内出现瘙痒、破溃、渗液、结痂或隆起等变化。
出现这些症状
同样要警惕!
局部异常的感觉:痣或周围皮肤出现瘙痒、疼痛或麻木感。
表面形态改变:痣表面变得粗糙、脱屑,或出现破溃、出血、渗液、长期不愈合,需要高度怀疑恶变。
周围皮肤异常:痣周围出现红肿、发炎,或卫星灶(周围出现多个小痣)
颜色扩散:痣的色素向周围正常皮肤扩散,形成“晕染”样改变,或原有颜色突然加深、褪色。
总之,外观看起来跟普通的痣不一样,或者有异常感觉就要引起重视。
除了要多关注身上的痣有没有上面的这些症状,还有一些痣友常问的问题,也一一解答一下:
我的痣/胎记从小就有,也会病变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疾病都是由小病灶逐渐发展成大病的。出生就有的直径超过20厘米的痣恶变风险较高,不要以为天生的胎记或者存在很多年的肿块就不会恶变。体表肿块病变的风险是与日俱增的。
那我怎么预防呢?
痣多痣少很多都是我们基因携带的,环境的影响也很重要,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诱发皮肤恶性肿瘤,所以日常要做好防晒。平时也尽量不要抠挖、摩擦,可以降低病变的风险。
我的亲属得过皮肤恶性肿瘤,我是不是也会得这种病?
家族中有黑色素瘤或其他皮肤恶性肿瘤病史者需要定期检查皮肤或到医院就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