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睁眼第一件事,不是刷微信,而是看一眼茅台价格。 不是因为想喝,是怕它跌了,自己昨晚那顿饭,白吃了。 我见过太多人,把一瓶酒当简历用。 送领导,不是敬重,是怕他记不住你;送亲戚,不是孝顺,是怕人说你“没本事”。 那瓶酒在柜子里放三年,没开过,但它的价值,早就在你心里生了根——它替你说了太多说不出口的话。 2024年,茅台自己也开始慌了。 官方APP搞实名限购,劝你“喝掉它”,别囤。 可黄牛照样倒腾,溢价上千块。 制度在改,但人心里那套逻辑,没那么容易换。 你不是买不起,是你怕,万一哪天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项目审批,还得靠它开口。 可年轻人不买账了。 豆瓣上有人把父亲收藏的茅台捐给博物馆,配文:“这瓶酒,不该是我爸的勋章,更不该是我人生的通行证。 ”小红书上,年轻人晒出工资条,说:“给我多发五百,别给我一瓶茅台。 ”这不是叛逆,是觉醒。 他们终于看懂了:真正压垮一个人的,从来不是穷,是得用一瓶酒,去换本该属于自己的尊重。 我父亲那辈人,觉得送酒是体面。 我们这代人,开始觉得,不送,才是体面。 茅台没变,变的是我们。 它曾经是钥匙,现在是枷锁。 有人靠它开门,有人被它锁住。 而最可怕的,不是你离不开它,是你明明知道它不该这么重要,却还是不敢放手。 那天我打开柜子,看着那瓶没动过的飞天,突然想通了: 我不是在守酒,是在守一个不敢说破的梦—— 梦里,人和人之间,不用靠一瓶酒,也能彼此信任。 可梦醒时分,我仍得看一眼价格。 不是怕亏,是怕连这点念想,都保不住了。
沛县那帮天天晒劳斯莱斯、喝大茅台的网红,真进去了之前他们可狂得没边——吃个
【34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