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里,魏拯民咳出的鲜血滴在雪地上格外刺眼。战友们劝他休息,他却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在艰苦中求生,就能换取人民的永生。” 这位年仅32岁的抗联将领,在杨靖宇牺牲后毅然扛起了第一路军的全部重任。 1939年4月那个寒冷的夜晚,魏拯民与杨靖宇共同策划了大蒲柴河突袭战。他们率领450名战士,兵分两路直扑日军野战仓库。 第二支队的战士们巧妙骗开伪警察署大门,迅速控制现场,将储存大量军火和军需物资的仓库一举捣毁。当伪军试图增援时,第一支队的火力如同铁壁般阻挡了他们的去路。 这场战役击毙日军20余人,歼灭伪军200余人,缴获的武器弹药让抗联部队得到了宝贵补给。 魏拯民的名字让日军闻风丧胆。在马鹿沟一战中,他指挥部队歼灭了100多名日军核心成员。 即便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他的战术依然灵活多变,指挥部队采取“化整为零”的游击战术,将主力分散成数十个小股部队,潜入深山密林与敌人周旋。 严寒的冬季,抗联战士们缺衣少食,经常十天半月吃不到粮食。渴了抓把雪,饿了吃树皮、野菜、草根。没有鞋穿,就用麻袋片或破布把脚包起来在雪地上行军。 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低温中,许多战士冻掉了手指和脚趾。魏拯民深知每场战斗的代价,但他更明白放弃抵抗的代价更大。 1941年3月8日,魏拯民终因积劳成疾,在桦甸牡丹岭四道沟密营中病逝,年仅32岁。他去世后,日寇以为终于可以松口气,却不知抗联的火种早已播撒在白山黑水之间。 魏拯民的遗骨直到1961年才被找到。2014年,他的英名入选全国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今天,在吉林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他的雕像巍然屹立,每年吸引超过十万人前来瞻仰。 这位被日军称为“满洲国治安之癌”的抗联名将,用生命诠释了他生前常说的那句话:“人在世间为人,总得有为国为民的志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权威信源参考:人民政协报《魏拯民:“久经斗争的革命家”》
冰天雪地里,魏拯民咳出的鲜血滴在雪地上格外刺眼。战友们劝他休息,他却斩钉截铁地说
帝王心术
2025-09-30 11:10:50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