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字签证要来了,讨论吵翻天,但我更关心一个没人提的点——这政策是谁拍板的? 毕竟10月1日就生效,争议里藏着大家最实在的担心 2025年推出的K字签证,瞄准先进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四大行业,要求世界前200高校毕业或3年以上行业经验,需雇主担保才能申请。一边有人夸是抢人才的狠招,能补技术短板;一边骂会抢本土饭碗,担心“水硕”混进来。可这么大的争议,却没人说清背后的决策者是谁 其实K字签证的门槛比大家想的高——世界前200高校的要求,卡掉了那些没真本事的“镀金生”;雇主担保意味着企业要先考核,比如芯片企业会问“你做过哪些流片项目”,生物医药企业会看“你有没有创新药研发经验”,不是来了就能上岗。还有,K字签证的停留期最长5年,必须绑定雇主,要是失业超过30天就得离境,这些细节很多人没注意到。而且四大行业都是中国当前亟需突破的领域,比如集成电路的高端封装技术,生物医药的CAR-T细胞疗法,海外人才的经验能帮着少走弯路 为什么大家这么在意“谁拍板”? ①政策效果关联民生,引进人才是补短板还是抢饭碗,得有人对结果负责; ②之前有些政策出问题找不到责任人,比如某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来了一堆“水硕”,最后不了了之,寒了大家的心; ③“留名追溯”能让决策更谨慎,毕竟把名字亮出来,拍板的人得掂量“要是搞砸了,我得担责” 其实大家关心的不是“谁”,是“责任”。就像你去餐厅吃饭,菜不好吃总得找服务员要说法,不是吗?K字签证关系到本土工程师的岗位,关系到孩子未来学工科的前景,把提出、批准、执行的部门亮出来,不是要“追责”,是要“放心”。比如要是引进的人才帮着突破了5nm芯片技术,大家会夸拍板的人有眼光;可要是引进了没能力的人,抢了本土人的工作,也得有人出来说“我负责,我改”。这不是针对谁,是对政策负责,对老百姓的日子负责 有网友说:“一堆人什么都不看,就去喷。首先要求的是那四个主要行业的,还有世界排名的,就算他们来到中国,还得有雇主雇佣他们才行吧?国企不太可能雇佣外国人,那么剩下的就是私企了,那么私营企业不对他们进行一些考核就会录用他们吗?工科的很难搞假呀,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我觉得这条评论说到了点子上——K字签证不是“开门放”,是“筛选进”,企业比网友更怕招到没用的人,毕竟要花工资的 我觉得“留名追溯”是个好办法。政策不是“拍脑袋”,得“留痕迹”。把责任人亮出来,不是要“找碴”,是要“共担”。不管是好结果还是坏结果,大家都能找到“说话的人”,这样政策才能越改越好,大家也能更放心 你们觉得“留名追溯”能让政策更靠谱吗?
K字签证要来了,讨论吵翻天,但我更关心一个没人提的点——这政策是谁拍板的?
星星不吃瓜
2025-09-30 22:15:43
0
阅读:327
12 26
相信别的国家的学位? 幼稚
用户18xxx30
是我就反对!是谁!拉出来晾一晾,国内已经这么卷了,还嫌不够!如果是高端人才,那也无话可说!
haha555 回复 10-01 04:53
问题是国家有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博士至上本来就有……
用户10xxx24
支持